我省形成创新驱动“131”总体架构 |
时间:2014-10-24 01:17 来源:山西新闻网--三晋
都市报
|
2014/10/25 17:07:26 |
本报讯 (记者权力超)科技创新是山西转型发展的推动力,作为欠发达省份,我省产业结构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产品粗放,附加值不高,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促进产业升级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我省科技创新驱动被列为省政协重点提案之一。10月23日,省政协副主席张友君及部分政协委员就“科技创新驱动”重点提案在省科技厅进行督办。据介绍,今年,省委、省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创新驱动的重要文件,构成了“131”创新驱动战略体系,在全国最先完成并实施了省域创新驱动行动顶层设计,为全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设计了路线图、明确了任务书,指出了关键点。 科技厅共负责办理省政协提案21件,目前已全部答复完毕,在这些提案中,政协委员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强我省科技创新驱动能力,针对科技投入不足问题、产学研结合不紧、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问题,以及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等,积极建言献策,这些问题均切中我省科技发展的要害。 省科技厅厅长张金旺提到委员们的提案时说:“委员们提案质量非常高,对于我们改进科技管理工作,加大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很大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据介绍,为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互为促进、深度融合,打通产业链各环节关键技术的制约瓶颈,省科技厅历时半年完成了煤层气、煤电、煤焦化、煤化工、煤机装备、煤基新材料、富碳农业等首批7条产业创新链设计,在此基础上,又编制了交通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元器件、生物技术、中药产业等8条产业创新链,目前,编制工作已具雏形。 在深化科技体制方面,我省将原有的15类省级科技计划重组为8类。形成了以山西省低碳创新重大专项为重点,软科学、基础研究、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国际科技合作、科技平台和团队建设等计划配套的新构架。省科技厅还创新科技经费投入机制,集中力量办大事,将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由300万增加到1000万以上。注重产学研结合,以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如在煤基重大项目招标中,预计政府投入7亿-10亿,可调动企业投入70亿元,真正以经济小省,干科技大事。 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也吸取了委员们的意见,高起点推进。在规划编制方面,着眼打造“智慧碳谷,科技绿城”,由中规院牵头编制的科技城总体规划方案已于9月18日上报省政府审批。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核心区专项规划草案正在公示,公示结束后将上报省政府审批。在项目引进上,已遴选并引进清华大学,中科院过程所、煤化所、力学所,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等拟入驻的高端研发机构40多家。预计可引入科研人员1.7万余人,引进院士工作团队20个,“千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88名,对接国家级创新平台26个。 部分重点提案办理答复情况 127号提案:《关于抓住“第二种机会窗口”加快推进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的建议》 答复情况:此提案由省科技厅办理,目前,省科技厅和山西省科技创新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在积极推进创新城的各项工作。在产业上,围绕山西的优势产业链配置创新链,积极打造“创新型山西”引领区。同时,按照“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制定和实施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目录,优化产业布局,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在园区建设上,以“绿色低碳、智慧智能”为导向,完善城市功能,打造低碳智慧新区;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环境友好绿色新区;围绕煤基产业,完善平台载体,打造高端服务业聚集区。 604号提案:《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答复情况:此提案由省农业厅办理,截至目前,全省115个农业县(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全部改革到位,建立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站(或中心站)1031个,村级农技服务点6000个,基本形成了县有农技中心、乡有推广站、村有服务点三级服务机制。2014年,计划再新建2000个村级服务点,实现技术推广服务全覆盖。同时,全省各地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加大,基层农技人员队伍不断充实,人员素质结构持续改善。 名词解释 “131”创新驱动战略体系:这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围绕由资源依赖、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施转型发展的总体部署。《创新驱动山西行动计划》是顶层设计,是第一个“1”。《低碳创新行动计划》是战略引领,《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总体方案》是战略支撑,《围绕煤炭产业清洁、安全、低碳、高效发展拟重点安排的科技攻关项目指南》是战略抓手,这三个文件构成“3”。《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是战略保障,是第二个“1”。由此从整体上形成了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资源型产业循环发展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