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AAAAA   ●连续两届全国先进(民间)社会组织   ●全国优秀协会   ●全国建筑业先进协会   ●山西省全省社团建设先进单位   ●山西省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党组织
公告:
专家学者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系列报道
来源:人民网
2014/10/25 17:14:0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
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报发布之后,人民网第一时间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对公报进行权威深入的解读。
  

公方彬:四中全会公报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变化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10-23 19:06)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0月23日电 (万鹏)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此,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他认为四中全会专门研究“依法治国”主题,公报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变化。 首次在“依法治国”主题下提出“完善党的法规体系”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公方彬谈到,把党的法规体系完善放在依法治国的语境里边,这应该是第一次。他指出,党的法规体系与法律体系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前者体现的是对政党内部的约束,后者体现的是对社会或者国家范围内普通行为的约束。推进依法治国,从而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就是党的行为不能超越于宪…[详细]

 

范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发展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10-24 13:3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重大任务。会议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这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是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发展。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法治建设的进程彰显着政治文明的进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新时期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2011年,全国人大负责人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2014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要议题。可以看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提出,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政治文明主要包括政治观念、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详细]

 

胡建淼:构建责任追究制度是本次司法改革最大亮点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10-24 10:52)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0月24日电 (万鹏)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公报中明确提及的三方面司法改革措施,记者连线了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胡建淼进行解读,他认为,改革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司法制度,推动了司法的公正性。 胡建淼谈到,中国司法改革的方向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早已确定,提出“建设法制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同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十六字方针,也明确我们的法治建设是为了解决公正问题。四中全会公报中…[详细]

 

周淑真:官员带头守法将为“依法治国”提供原动力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10-24 10:12)

  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强调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严治党。 因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法律对社会大众所产生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是国家走上依法治国之路的原动力。结合十八大以来治理腐败和廉政建设的实际情况,鉴于为数不少的身为党的领导干部腐败堕落、违纪违法、贪赃枉法、成为纷纷落马的“大老虎”的教训,全会对于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带头遵法和依法办事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为实现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详细]

颜晓峰:保障人民利益最持久、最牢靠的是法治途径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10-24 09:29)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颜晓峰(资料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准确把握我国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辟了法治中国建设新航程。 维系一个国家社会秩序的基本制度是法制。即使是在古代社会也有维护统治利益和秩序的“十二铜表法”、“秦律”,近代社会则有拿破仑主持编制的“以法国大革命的社会成果为依据并把这些成果转化为法律的唯一的现代民法典,即现代法兰西法”。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法律的体系逐步完善,法制的功能逐步强化,法治的权威逐步确立,也就是国家治理的法治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推动法治普遍化、深入化、实践化的力量,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内在趋势,是人民群众争取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迫切要求,是先进政党引领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法治自觉。 中国共产党是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领导力量。长期以来,我们…[详细]

姚桓:依法治国先要从严治党 打破“权大于法”惯性思维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10-23 22:22)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0月23日电 (朱书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今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此,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姚桓,他认为,从严治党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要打破“权大于法”的惯性思维。 姚桓说,人们翘首以待的四中全会公报公布了,作为中共执政以来首次集中讨论依法治国的全会,把依法治国方略具体化为路线图和落实的方针、举措。其中之一就是,从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这一重要前提出发,强调以从严治党来促进和保障依法治国的落实。依法治国与从严治党是内在统一的。“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也要保证法律的实施,为此首先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在宪法…[详细]

 

王振民:通过制度完善保障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10-23 21:15)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赵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报发布之后,人民网第一时间邀请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民教授解读公报亮点。进入直播页面 王振民指出,司法改革是这次四中全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次四中全会对于司法体制改革做了新的重要部署,中心就是围绕着如何让司法机关能够独立的行使职权,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围绕这个中心提出了一系列的举措,比如说要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干涉具体案件办理的官员留下一个记录,而且要进行通报。如果一个领导以前喜欢批条子,那以后压力就会很大。同时,还要建立对法官、检察官履行法定职责的职务保障制度。法官、检察官不敢行使职权,很大程度上…[详细]

 

辛鸣:四中全会提“四个维护”是依法治国的价值追求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10-23 20:53)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0月23日电 (朱书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此,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中央党校教授辛鸣。 辛鸣说,法治有其固有宝贵价值,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是也不能为法治而法治。在今日中国社会,依法治国有其基本的价值追求,这就是四中全会提出的“四个维护”: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 ——没有宪法法律的权威,依法治国就没有了前提。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详细]

 

汪玉凯:依法治国“2.0版”将国家治理现代化纳入法治轨道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10-23 20:49)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0月23日电 (万鹏)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报发布之后,人民网第一时间邀请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解读公报亮点,他认为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2.0版”,将国家治理现代化纳入整体的法治轨道。进入直播页面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体现“三大亮点” 汪玉凯谈到,过去我们在97年提出过依法治国的方略,那个可以称之为“1.0版”,本次全会的公报内容将这一方略上升到“2.0版”,这一版本的提出有可能把中国整个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纳入整体的法治轨道,意义非常深远。具体表现为三个亮点,首先公报提出依法治国的重大目标,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体系,制度的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这是治理的治,这个…[详细]

 

杨小军:四中全会开启依法治国"新起点" 标志治国理政大转折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10-23 20:49)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赵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此,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主任杨小军教授。他认为,会议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作出了决定、部署和安排,对我国法治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四中全会决定中鲜明的提出,依法治国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不容忽视,不容偏差。这就明确的告诉全党、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在道路问题上我们一直不动摇,今天更是坚定不移的。 杨小军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政治道路上的坚定不移,并不等于重复法治建设的任务和具体目标;相反,新形势新任务下的法治建设更需要新部署、新安排,开创新局面,谱写新篇章。四中全会开启依法治国新起点,主要体…[详细]

张志明:问责与激励是“依法治国”从理论到制度的最大价值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10-23 20:36)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0月23日电 (万鹏)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报发布之后,人民网第一时间邀请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张志明解读公报亮点,他指出打通两个“三位一体”保证了我们党真正推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进入直播页面 张志明谈到,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宪法实施监督制度,就是谁违宪,违宪了怎么办,谁来判断违宪,谁来管,什么机构管,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思考空间。其次就是公报提出对各级党委和政府,包括对官员的要求,纳入了干部的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第三点就是法治中国的希望,除了党的领导,还寄托于人民,国家的法治精神的培育,而且总书记亲自强调要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很让人振奋。 本次会议公报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对我们未来…[详细]

 

季明:四中全会描绘依法治国"升级版" 法治将为改革顶起大梁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10-23 20:02)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赵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此,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季明教授。他认为,《决定》对依法治国作出一些新论断、新部署,为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图线,是依法治国的“升级版”,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纲领性文献,依靠法治为改革顶起大梁的坚实步伐。 季明指出,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蓝图中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到刚刚结束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一年之间,两大主题,既宣示了我们党高扬法治旗帜、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格局的坚定信念,也展示了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依靠法治为改革保驾护航,依靠法治为改革顶…[详细]

辛鸣:坚持法治道路“五个必须”底线 避免“颠覆性错误”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10-23 19:22)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0月23日电 (朱书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今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此,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中央党校教授辛鸣。他认为,十八届四中全会特别重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则,也就是“五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是底线原则,不能在这个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 辛鸣认为,十八届四中全会标志着当代中国进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的历史时期,依法治国的方略将贯穿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发展、创新全过程,贯穿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过程。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的建设目…[详细]
 

http://cpc.people.com.cn/GB/67481/389745/389807/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