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净化空气走上有法可依之路 |
2014年11月11日09:32 山西新闻网
|
2014/11/11 15:03:45 |
又是一年冬天到,雾霾天气又频繁袭来,特别是在我国的华北地区,空气质量指数近乎接近冰点。入冬以来,太原的空气质量也有所下降,通常是无风难见蓝天。
在曾有“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工业革命后的伦敦也付出环境的代价,1952年的一场毒雾,更是让英国人深刻的意识到治理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此,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清洁空气法》,并逐渐实现了全民天然气化,停止燃煤,将重工业设施迁出伦敦城外。为了摘掉“雾都”帽子,英国人为此努力了近50年。 一直以来,山西发展包括煤炭、电力、化学、冶金、建材、机械等在内的重工业,这块土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发展能源工业和化学工业,但是,同英国一样的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气象预警、高速封路、机场停摆、工地停工、学校停课、部分公车停驶……接肘而至,面对雾霾侵袭,城市纷纷启动应急响应。然而,“外因在天气,内因在污染”,要想彻底将污染“治愈”,还得从内因着手,持续努力方能见效。 首先,让环境现状和人文理念深入人心,总结制定适合太原的长效机制,以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提倡绿色、环保、低碳出行,做好相应的社会基础设施保障,太原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比如说我们的公共自行车服务。 应对雾霾天气,让重点排污企业停产、暂停土方施工等措施。包括我市在内,如果遇到连续多日的严重污染,也应有类似的应急预案。这些大气污染应急减排措施,对空气质量的改善肯定有积极作用。但这些暂时性的措施实施期一过,该生产的企业还生产,该开的工地照样开,这很难根治雾霾天。
我们能否像英国那样,出台一部专门清洁空气的法律,让环境保护、环境治理以及环境维护从此有法可依,给蓝天白云一份法律的保障,还市民一片碧水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