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AAAAA   ●连续两届全国先进(民间)社会组织   ●全国优秀协会   ●全国建筑业先进协会   ●山西省全省社团建设先进单位   ●山西省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党组织
公告:
班汇通——工程项目融资新渠道
□杨宝明 建筑时报电子版 ->2014-11-06->第03版
2014/12/4 20:04:18

融资能力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
  建筑行业具有资金投入量大、产值高、涉及领域广等特点,决定了其对资金的需求量特别大。建筑业的工程项目普遍建设周期较长,资金占压大、资金周转速度慢,各类形形色色的保证金都需要占用施工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而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使得企业对项目成本的核算、材料采购没有监控措施,使建筑施工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是上游房地产商注重资金的快速周转、政府作为基础设施的投资方资金不足,很多项目融资的压力转移至施工企业身上。因此,建筑行业的项目带资垫资十分普遍,甚至有了顺口溜“10个工程9个垫,垫到正负零零是客气,垫到结构完工也不稀奇”。
  不仅如此,业主拖欠工程款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建企应收工程款1.75万亿,占营业收入的15.8%。根据2014年上半年的上市建筑企业年报,鲁班咨询重点关注的51家上市建筑企业平均工程垫资比例达到61.4%,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纷纷将“以投资带动施工”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如中建一局明确提出“由传统施工企业向投资建造一体化的综合企业集团转型升级”,上海城建将企业转型方向定为“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承包总集成综合服务商转变”。从建筑业行业价值链的低端建造环节向前端利润高的投资环节迈进,获取价值链上较高的利润,创造新的业务与利润来源;同时以投资带动施工,增加后续的施工业务,产生协同效应,是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但这也对建筑企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建筑施工企业的投融资能力愈发重要。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建筑企业的融资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PPP模式是建筑企业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
  新型城镇化普遍被认为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表示,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本次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表示,考虑到蓬勃发展的人口,到2020年前中国需要至少50万亿元人民币的新投资用于城市建设。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未来3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
  目前我国城镇化建设主要依赖于地方政府投资,而地方政府依靠转让土地的收入支撑是不可持续的,地方融资平台更是负债累累。根据审计署发布《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2013)》,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859.17亿元,是2013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总额的1.6倍。
  面对50万亿的资金需求,PPP成为重要参考模式。
  2014年9月24日,财政部下发《关于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称,我国正处于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阶段,应立足国内实践,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
  PPP模式下,要求建筑企业的角色从单一的承建商向融资、设计、工程建设及后期的运营管理相结合的多重角色转化。一方面是建筑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企业自身战略发展的需求,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投融资方式的变化同时也预示着,单纯的工程承包空间越来越窄,如不适应市场变化,极可能沦为二级承包商,随之利润被压榨。
  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发展PPP模式项目,提高自身竞争力、盈利能力,加大与其他建筑企业的差别,建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PPP模式的运作将大大提升建筑企业利用资产的经营能力来带动承包业务的经营能力,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既立足于建筑业反哺其主业,又跳出建筑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创造更长的价值链。特别是基础设施项目全过程参与的能力,从工程建设转向提供包括咨询、融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业务在内的综合业务,业务间的协同效应将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提供保证,从而找到企业新利润渠道,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要实现从承建商向建筑全产业链整合商的转变,首先既要解决融资的问题。在PPP将大行其道的时代,建筑企业融资能力显得愈发重要。
  建筑业地下金融活跃
  建筑业行业属于微利行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对外筹集资金的吸引力不强。只有极小部分大型施工企业通过上市、债券等方式以相对较低的成本筹资,其他建筑企业基本上只能通过银行贷款单一渠道来筹措资金。由于建筑行业的特点,建筑企业的报表披露的带息负债高,利润率低,银行对建筑业企业的贷款不感兴趣,条件苛刻。因此,大部分民营建筑企业的授信额度不足,中小型建筑企业融资更是难上加难。建企所需的流动资金无法及时得到满足,施工企业不得不向下游企业分包商、材料商寻找融资渠道,甚至拖欠工程款,形成连环的债务问题。融资难,成为建筑业企业普遍的困惑,工程项目资金短缺成为建筑业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巨大的资金需求量与融资渠道单一的矛盾下,建筑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企业较多地选择地下金融等手段,包括民间借贷、非法集资、地下钱庄等。2011年6月,央行启动民间融资调研,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民间融资总量约为3.4万亿元,占当时贷款余额的6.7%。而民间融资中,建筑业是主要的资金流向。鹤岗市的调研显示,建筑业占到整个民间融资规模的40%。按此规模计算,建筑业民间融资的规模超过1万亿元。
  借助于民间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成本相对偏高,如民间借贷利率方向标的“温州指数”(温州民间融资综合利率)近年虽然有下降趋势,但基本维持在20%以上。事实上,民间借贷利率高达3%~5%的月息(年化利率为36%~60%)也十分常见。
  民间借贷总额高、利息高,而近两年宏观经济大环境较差,各地频发老板跑路的新闻,也给人造成民间借贷风险高的印象。事实并非如此。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借贷充分利用社区、血缘、职业和其他社会联系的软信息提供融资,同时,又有各种社会约束,所以民间借贷往往违约率很低。
  2011年,中金公司发布《中国民间借贷分析》报告,称民间借贷的资产质量风险基本可控,“已经发生的违约事件多与过度举债或涉足投机领域有关,而且即便是在温州,出问题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当地仍是少数。”
  2014年,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中国新闻周刊》撰文表示,民间借贷的毁约率远没有大家所设想的那么高,毁约率不到百分之一二,低于国营金融机构过去的坏账率。
  但地下金融的合规性还游走在法律边缘,效率不高,高利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而且一旦发生纠纷,难以得到法律权威的规制和调整。
  班汇通——互联网金融对接工程项目融资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深圳、上海等地方政府随后纷纷出台政策,鼓励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落地。互联网金融正驶上高速成长的快车道。
  建筑业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大潮中,班汇通——建筑业新金融专家应运而生!公司发起股东鲁班软件联合行业战略投资人,采用创新技术,融合P2P、P2B、O2O等创新商业模式,共同打造建筑行业新金融服务第一品牌。
  班汇通(banbank.com)平台聚焦于建筑业垂直领域的新金融服务,以对接优质工程项目和行业人士闲置资金为目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商业模式,不断开发建筑工程项目十分需要,而传统金融机构不愿做、做不好的金融服务,成为建筑业最重要的资金新渠道。
  班汇通平台为合格投资人与在建工程项目经理提供合法、高效、专业的资金对接中介服务。项目经理在平台发起借款申请,班汇通在线下对在建工程的财务状况、工程管理、法律关系等进行多维度尽职调查,并将尽调信息线上发布,由投资人判断风险,选择投资。班汇通平台不触碰资金;投资和还款资金由独立第三方银联电子支付闭环托管。
  班汇通专注于建筑业的真实在建工程项目,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定位于项目投融资信息中介服务,不参与担保,不设资金池。由银联电子支付提供第三方闭环资金托管账户;民生银行提供资金存管服务、风控体系建设咨询和业务体系建设顾问服务;鲁班软件提供市场资源、网络技术及BIM项目管控支持;建纬律所提供法务支持。合作伙伴强强联合,携手共建规范、稳定、健康的平台生态系统。
  班汇通创始团队拥有优秀的专业背景。在工程项目管理、互联网、工程金融风控具有深厚的专业资历,核心团队将专注全力打造平台的业务体系、风控体系,建立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在国家金融改革战略的引领下,一个宏大的建筑业互联网金融新业态正在形成;在创始团队的带领下,在行业人士的支持下,依托鲁班软件16年服务行业积累的用户资源、BIM技术和服务网络,全体班汇通同仁将共同努力,把班汇通平台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业新金融服务第一品牌,成为中国建筑业新金融发展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