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AAAAA   ●连续两届全国先进(民间)社会组织   ●全国优秀协会   ●全国建筑业先进协会   ●山西省全省社团建设先进单位   ●山西省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党组织
公告:
企业文化建设漫谈
山西建工集团副总经济师 淮万年
2014/8/13 16:15:37

一、          企业文化的概念

1一般型的表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确立的,被企业全体员工普遍认可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2学者型的表述

有学者把企业文化表述为: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长期倡导和全体员工的积极认同、实践和创新而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

3企业家的表述

中建五局有限公司董事长鲁贵卿认可的一种表述:

企业文化是建立在共同目标和统一价值观基础之上的企业做事的一种风格和习惯。

4最简单的表述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生存方式;

企业的生存方式就是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构成

企业文化是由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围层构成的多层次的生态系统。根据内容大致可分为理念层、制度行为层和物质层。

企业形象处于企业文化结构的表层(外围层);企业伦理道德、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处于企业文化结构的中层;企业整体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处于企业文化结构的深层(核心部分)。

这三个层次还可作如下表述:

第一个层次是物质文化,也称表层文化

主要包括各种物质资料、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工具用品等,它是体现企业文化发达程度的外在标志。

第二个层次是制度行为文化,也称中层文化。

主要包括各种规章制度、职业道德规范、群体行为准则、交往礼仪、娱乐方式及习惯等。

第三个层次是精神文化,也称核心文化。

它属于思想意识形态,主要包括职工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心理素质、经营哲学、审美观念等。

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是和谐统一、相互渗透的。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久,打造企业的软实力,就必须外塑形象,内练素质;善于学习,见贤思齐;以人为本,继承创新。

 

三、企业文化的作用

在探索企业内部成长诸要素时,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来做描述:文化是金、机制是银、管理是钢、技术是铁,公共关系是经络,自身修养是基因。这句话将企业文化之作用、地位描述得十分形象和到位。

具体讲,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作用:

(一)具有导向作用,以信念鼓舞员工

员工一旦接受了企业的理念,就会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成为一种动力。进而,创造出和谐的企业环境和出色的工作成绩。

(二)具有凝聚作用,以情感凝聚员工

关心也是一种管理。关注员工生活,解决员工困难,抓好以维护员工切身利益为主要内容的维权工程,改善生产工人的工作环境,开展对困难员工送温暖及帮扶活动等都为凝聚员工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三)具有激励作用,以知识提升员工

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素质和员工素质的催化剂。

“今天的业绩来源于昨天的学习”。

(四)具有模范作用,靠竞争激活员工

“劳模精神”已成为企业的一笔财富。

(五)具有参政作用,用文化引领发展

记住:缺少管理的企业做不大,没有文化的企业走不远!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不再“为了生存而工作”,而是“为了工作而生存”,“为了快乐而工作”。

 

四、企业文化的意义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良好的企业文化:

①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

②是引导企业前进的航标和旗帜;

③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最根本标志。

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愚蠢的企业,而愚蠢的企业是不可能赢得市场的。

谁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谁就拥有了成为一个优秀企业的DNA。文化是企业的磁场。

美国GE公司的CEO韦尔奇曾讲到,GE公司在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有34万员工,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价值观,使他们向着一个方面迅跑。价值观统一了企业与员工及整个团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

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都与企业员工的道德水准、风俗、传统、习惯等文化因素有关,只有创造出好的企业文化,各项经营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不但是企业自身管理的需要,更是企业开拓市场的需要。

 

五、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也是一个过程,它需要通过“建立共识­——营造气氛­——形成系统”的模式(习惯方式)来形成。

(一)领导重视

有人形象地把企业文化比喻为“老板文化”,不无道理。

特别是在中国的体制文化背景下,只要领导重视,几乎没有办不成的事。但也要防止误区:

误区之一——把搞企业文化作为时髦、时尚,做表面文章,认为别的企业都有企业文化,自己也照猫画虎搞一套,只停留在表面上或口头上,这是搞企业文化最大禁忌。

误区之二——认为只要严格管理,掌握关键技术,效益得到提升,企业的实力、竞争力就自然增强了,企业文化起不了什么作用。

误区之三——认为抓企业文化在短期内不会有效果,更不会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不愿去搞企业文化。

试看国内的知名企业海尔、海信、联想、三一,国际的沃尔玛、丰田、三星、微软等,这些企业成功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的发展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培育。

因此,企业领导一定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列入重大议事日程,舍得费心思、花功夫,通过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谋求企业的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二)全员参与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除领导重视外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参与。

要使企业文化成为一种观念,成为一种信仰,渗透到员工的思想上,植入员工的心灵中,体现在员工的行动上。让每个员工都能体会到,成为企业一员的骄傲和自豪,自发地维护企业的利益,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形象。

要使每个员工都明白,哪些行为是企业文化所倡导的,哪些行为是与企业文化相悖的;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通过全员参与、共建共享,促进每个职工真正发挥出他的巨大潜能,达到个人对企业贡献价值的最大化。

(三)合力造势

一是充分利用舆论工具来宣传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理念向员工宣传和灌输,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企业报刊、电视台、网络等媒介,要从生产经营、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角度,捕捉平凡事件的闪光点,反映员工的文化生活,反映企业的精神面貌,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形成共同的信念。

二是企业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生机勃勃的良好局面。

(四)持续推进(不断完善)

企业文化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不断得以健康发展。

要善于研究企业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措施。

要抓监督检查,抓考核兑现;持续改进完善,不断充实提高。

 

六、典型案例介绍

(一)同仁堂的企业文化

国宝级百年老店,创立于1669年至今345年。

堂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为了建设同仁堂的企业文化,同仁堂集团在2001年实施了企业形象战略。

企业精神: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经营哲学:以义为上,义利共生

管理信念:同心同德,仁求仁风

这是同仁堂集团领导从专家、干部和群众贡献的两千多条建言中提炼、精选出来的。

“四个善待”:善待社会、善待职工、善待合作伙伴、善待投资者

由同仁堂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殷顺海提出。体现了同仁堂对“义”的诠释。

 

(二)中建总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三步曲”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第一步曲:外塑形象,内练素质

主要解决企业的市场形象问题。从起步开始就统一标识、统一符号。从穿工装开始,使工程现场和办公环境都展现出一个“外包装”的统一形象。换句话说,就是将企业个性和特色广泛地传达给外界,使外界产生固定的印象。那时,中建总公司的标志几乎在一夜之间出现在全国各主要工地上,使社会感到这个企业是“异军突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第二步曲:推出形象,拉回商机

在营销战略中有一“推拉理论”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企业员工都高举一个品牌形象,讲述一个品牌的理念和业绩,从而为各个成员创造商机,拉回了“订单”就赢得了商机,推拉成功,业务发展,企业文化的商务化功能就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步曲:诚信形象,创新进取

首先,深化“诚信”理念。经营要有四句话:

“市场决定前途,竞争决定生存,理念决定发展,人才决定兴衰”。

强调把“诚信”作为经营理念的核心,否则,难以赢得市场。

其次,创造学习型企业,培育学习型员工。

要加强培训,注重全员知识更新和团队素质的提升。形成依靠职业化人才对企业进行职业化管理的格局。

第三,搭设舞台,培育先进。

企业文化要以弘扬先进性为主旋律,只有以各方面的先进性,才能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三)海尔的企业文化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它是在海尔近30年(1984年创业)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

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

海尔精神:

“敬业报国,追求卓越”

敬业报国的核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忠就是回报。海尔人就是要用最好产品和服务来回报用户;用最好的效益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忠”就是真诚,对用户、对社会海尔真诚到永远。成为海尔集团形象用语。

海尔作风:

“迅速反应,马上行动!”

海尔作风体现了海尔人的市场观念:海尔为用户着想,对用户真诚,快速排除用户烦恼到零。以迅速快捷的速度对待市场,绝不对市场说不。

尤其是在信息时代,速度决定一切。

 

附例:《经济日报》201223日《特别关注》栏目报道

题目:《海尔将美国智慧融入企业文化》

截止2010年底,海尔家电在美国的累计销量突破4000万台,相当于每三分钟诞生一名海尔用户。

20111月至11月,海尔整个海外收入增幅达20%

2011年,据世界权威市场调研机构(欧睿国际)发布委据显示,海尔在大型家用电器市场的占有率为7.8%,连续三年蝉连全球第一。

海尔大厦过去是格林威治储蓄银行大楼,该楼是美国纽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海尔买下这栋大楼,表明了海尔品牌长期在美国扎根的决心。

公司共有230多名员工,大都是美国当地人,其中华裔只有十多人。有一高管来自中国台湾,到美国已30多年了。他经常对公司年轻员工说,“不了解美国文化,就做不好美国市场”。

海尔集团董事长兼CEO张瑞敏不止一次向外解释,国际化和全球化很不同,前者是用企业自身资源闯出一条路,而后者是要整合全球的资源。海尔认为整合全球资源最关键一点是能否全球融智,因此海尔在全球各地都没有采取大批派出人员的做法,而是聘用当地人才来经营。

美国海尔的员工,大多是具有高级专业能力的美国人。

公司聘用的一位资深包装设计师坦言:海尔“始终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的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他,让他受益匪浅。

 

                                                                                             (《山西建筑业》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