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绿色施工是建筑业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5-02-17
|
2022/3/25 18:40:31 |
四川成都银泰中心项目工地。花园似的工地上,高空喷淋装置自动喷雾降尘,喷淋用水来自于工地水资源回收循环再利用装置系统收储的雨水和地下降水;每栋耸立的塔楼管道井都竖立着直径450毫米的薄壁金属立管,将建筑垃圾排至地下4层做固液分离循环利用。该工程基本实现了施工自来水“零使用”和固体垃圾“零外运”。它是中国建筑业协会确认的1007个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中的一个。 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起步于2010年,经过5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燎原之势,基本覆盖全国,显示了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的灿烂前景。 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了快速增长的历程后进入“新常态”。我国建筑业在此期间生产规模增长迅速,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产生了大量污染物,对环境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房屋竣工面积由2000年的8.07亿平方米迅速增长至2012年的35.87亿平方米,施工面积由2000年的16.01亿平方米迅速增长至2012年的98.64亿平方米。大规模的建设活动,持续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并排放污染物,给公众社会造成了较大的资源环境压力。 工程施工活动产生了众多环境负面影响。资料显示北京、上海两地的PM2.5来源中,扬尘污染约占北京PM2.5来源的14.3%、占上海PM2.5来源的10%;扬尘主要来源于建筑工地施工和车辆运输。我国每年新建项目面积近20亿平方米,如果其中有5%需进行基坑工程降水,则全国每年地下水抽排量达190 600亿立方米。而我国是世界上13个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每年缺水量超过500亿立方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红利的递减,建筑用工资源减少,人力资源成本递增,给建筑企业提出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改善职业形象,施工行业需要寻求新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要扩大技术的贡献,提高机械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减少人力需求和投入;另一方面,要切实改善作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加班时间、加强劳动保护。 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和“美丽中国”愿景给建筑业提出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和《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将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作为发展重点。我国要实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降低40% 45%的目标,必须对建筑业的生产方式进行改造升级。 随着经济的发展,把建筑业经营目标扩展到国际市场是必然趋势。当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把绿色环保纳入市场准入的考核指标。这些无形中形成的绿色壁垒,给我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化造成了影响,使我国建筑企业在争夺国际市场时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给建筑业发展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环境课题。绿色施工是施工行业的一次革命性变革,是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是破解上述难题的重要措施,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 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历史地看,绿色施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计划经济时期,施工要素仅包括质量、安全和工期,成本要求服从国家安排。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工程施工由建筑产品生产转化为建筑商品生产;施工企业除了在工程施工中要切实保证质量、安全和工期要求外,必须把施工成本控制放在重要位置,所以施工目标控制增加了工程成本控制的要求。当今在我国环境和资源压力日益增加,业界提出的绿色施工首次把环境保护目标引入施工过程,其特点是强调工程施工必须以环境和资源保护为核心,这是建筑业的一次革命性变革,是建筑业基于国家和全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重大战略举措。 绿色施工在时代的进程中应运而生。10多年来,绿色施工的推进面从小到大,业内对绿色施工的认识由浅入深,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从绿色施工的发展情况看,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3年至2007年,是绿色施工的理论研究和专项技术探索阶段。其间的标志性成果表现为:一是对绿色施工概念进行了界定,初步明确了绿色施工的基本内容;二是政府主管部门正式发布了绿色施工导则,明确了绿色施工推进的基本框架要求。 第二阶段,2008年至2012年,是绿色施工深化研究和推进的起步阶段。成果主要表现为:绿色施工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编制完成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两大国家标准;中国建筑业协会启动了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申报工作,为绿色施工推进培育了样板工程;成立了中国建筑业协会绿色施工分会,初步建立了绿色施工的工作体系,形成了推动施工行业向绿色施工方向转变的行业组织,为规范绿色施工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第三阶段,2013年至今,是绿色施工快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绿色施工的意识普遍加强;申报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热情持续高涨,2013年申报600余项、2014年达到800余项,覆盖面遍及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以及大土木工程领域;中国建筑业协会与中华全国总工会海员建设工会联合举办的节能减排和绿色施工竞赛活动,在全行业开展,有100多个工程项目和企业参赛,先后获得8项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数十项工程和10多家企业获得竞赛优胜金奖和银奖。 短短的10多年时间,以保护环境为核心的绿色施工从概念提出到面上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应该看到,我国绿色施工尽管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绿色施工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政府主管部门对绿色施工的导向性不清晰,绿色施工推进的相关法规制度不够健全,绿色施工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绿色施工的管理和技术研究还存在较大差距,机械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等“三化施工”进展不快等。这些问题需要在继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加以解决。 责任担当与重点推进 绿色施工是建筑业的一次革命性变革,是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时代决定的施工企业必须挑起的社会重任。我国施工企业在新的发展形势面前,需要调整发展思路,树立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施工理念,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将绿色施工放在一个事关企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造福人类社会的大战略格局上来考虑。 从目前绿色施工推进的实际情况出发,需要从“强化意识、政策支持、管理到位、技术创新、系统推进”五个方面进行重点推进。 一是强化意识。立足于我国绿色施工的总体状况,业界对绿色施工的认识尚存在一些误区,应该由政府积极倡导,吸引民众参与绿色施工的相关活动,广泛进行持续宣传和职工的教育培训,明确绿色施工以人为本、环保优先、资源高效利用及精细施工的基本要求,提高公众,特别是从业人员的绿色施工意识尤为重要,从而将政府意志转变为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共同意志。 二是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在绿色施工推进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化体系尚不够健全,特别是强制实施绿色施工的法规条文缺口较大。热衷推进绿色施工的企业,因绿色施工措施费增加,反而难能取得中标机会。工程实施中,因价格因素制约,对涉及成本增加的绿色施工措施,往往只能选择“放弃”。因此,健全保证施工过程实现绿色的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及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奖优罚劣,使企业在同一层面平等竞争,以营造绿色施工推进的良好政策氛围。 三是管理到位。强化企业和工程项目的基础管理,是推进绿色施工的基础工作,在推进绿色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弱化。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各层次、各部门绿色施工的推进责任,形成一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模式,保障和促进绿色施工的实现。 四是技术创新。持续做好绿色施工技术开发研究,是推行绿色施工的基础。推进绿色施工,必须对传统施工工艺技术和管理技术进行绿色审视,依据绿色施工理念对其进行改造,建立符合绿色施工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同时,全面开展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研究,包括符合绿色理念的3D打印技术、四新技术、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绿色建材、绿色施工机具的研究等,建立绿色技术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推广应用机制,以加快施工工业化和信息化步伐,有效推进绿色施工。 五是各方协同,系统推进。绿色施工的系统推进必须做到资源和责任落实,充分调动多方积极性,责任明确,各负其责,才能切实见到实效。政策引导:政府基于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和政策,系统推出绿色施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激励政策和行为准则,激励和规范各方参与绿色施工活动。市场倾斜:逐渐淘汰以工期为主导的低价竞标方式,培育以绿色施工为优势的建筑业核心竞争力。业主主导:工程建设方是项目实施的主导方,应从资金和监管等角度全方位支持绿色施工推进。全过程推进:施工企业推进绿色施工须建立完整的组织体系,做到目标清晰、责任落实、管理制度健全、技术措施落实,建立可追溯的见证资料,使绿色施工切实取得实效。强化监督:应明确绿色施工的监督主体和责任,促使绿色施工落到实处。 推进绿色施工是建筑业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坚持走绿色施工道路,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施工企业应在建筑业这场革命性的变革中,顺应时代潮流,大力推进和实施绿色施工,为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社会,造福人类作出贡献。(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建技术中心顾问总工、中国建筑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建筑业协会绿色分会常务副会长。)
■肖绪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