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AAAAA   ●连续两届全国先进(民间)社会组织   ●全国优秀协会   ●全国建筑业先进协会   ●山西省全省社团建设先进单位   ●山西省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党组织
公告:
六权治本 六大发展 两个责任 三个一批 三个高压态势 一倒查六整治
学习·讨论·落实【关键词点击】
2015/3/18 14:56:28

六权治本

(一)依法确定权力,就是按照“职权法定”原则和“权责一致”要求,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权力加以规范和确认,确保权力来源合法。推进“六权治本”,必须首先解决好这一问题。一要依法审核权力。要结合正在进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针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所有职权,开展厘权、清权和确权工作,编制权力清单,明确职权名称、类别、内容、行使主体和法律法规依据,真正做到让政府部门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二要依法界定权限。针对一些部门和岗位自由裁量权过大,极易滋生腐败的问题,要依法制定自由裁量权基准,对各项自由裁量权力的行使范围、条件、标准等进行细化和量化,分档设限,缩小自由裁量权的弹性空间。三要依法规范流程。权力运行流程包括权力运行的条件、程序、期限等各个方面,是对权力行使主体的行为规范。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流程是依法确定权力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减少层次、优化流程、提高效能、方便办事原则,抓紧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努力做到每一项权力运行都按流程规范运行。

(二)科学配置权力,就是按照权力制衡原则,对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科学分解与平衡,形成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架构,解决权力过分集中问题。一要分级授权。要根据省、市、县、乡不同层面的管辖权限、事权性质,本着权责对等、科学实用、有利于权力制衡和强化责任、有利于提高效率和方便群众办事原则,对权力过于集中的部门职权进行重新划分,合理分解到多个层级,实现分级决策、分级审批、分级管理。这方面,当前的重点是下放权力。要提高放权“含金量”,真正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不能放虚不放实、明放暗不放。二要分事行权。要按照职能转变要求和有关规定,厘清交叉职责。这方面要着重解决“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要完善和落实“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工程等具体事项、主要领导末位表态等制度,把各级各部门权力科学分解到班子成员,形成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机制,防止“一权独大”、“一人独揽”。三要分岗设权。要按照“不同性质的权力由不同岗位行使”原则,将高廉政风险岗位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进行拆分,并实行管采分离、管审分离、管办分离等办法,有效化解权力行使中的潜在风险。

(三)制度约束权力,就是按照“全面覆盖、全程到位、制度束权”要求,针对权力运行的关节点、薄弱点、风险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解决制度缺失和“牛栏关猫”问题。一要突出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度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抓住容易产生权力寻租和滋生腐败的煤焦、土地、交通、房地产等重点领域,以及资源配置、工程招标、政府采购、资金分配等关键环节,把制度的笼子扎紧。二要重点加强部门制度建设。各方面、各层级、各部门,都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度体系。三要全面加强岗位制度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围绕掌握人事权、执法权、司法权、审批权、监管权和资金管理权的重点岗位,深入查找权力运行的风险点,从制度层面建立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要针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站所、村委 (居委)会、市场管理、水电气暖网等基层管理岗位建章立制,严防制度约束效力“末梢锐减”,严防群众身边的腐败,严防“小官大贪”、“苍蝇”贻害于民。

(四)阳光行使权力,就是最大限度地推进权力运行公开,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真正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践证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要想“管控得好”,公开至关重要。一要明确公开范围。党务、政务、村务、企务和公共事业单位办事都要按照最大限度公开的原则,完善并落实相关制度。要实行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正解决机关衙门化、权力封闭化、决策神秘化、“暗箱操作”等问题。二要拓展公开方式。要从有形场所到无形网络,在传统政务中心、审批大厅等基础上,更多探索开展电子政务、网络审批,用现代科技手段制权防腐;从封闭审批到开放审批,把权力运行全方位、全天候置于公众视野。三要规范公开程序。坚持把公开作为权力行使的基本要求和必经程序,做到固定内容长期公开、常规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分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为了支持和保障权力运行公开,当前要重点抓好两件事:一件是加快建设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形成全省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对需要进入平台进行交易的公共资源,坚持应进必进,坚决杜绝场外交易。另一件是抓好政务服务平台,积极推进行政审批(许可)执法主体及服务部门“一厅”办公和“一条龙”服务,便于群众办事、利于社会监督。

(五)合力监督权力,就是健全和落实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制度,使各项监督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一要加大专门机构监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巡视机构和审计部门要根据中央要求和我省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制定强化监督、改进监督、落实监督的具体意见,把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落到实处。二要落实人大政协监督。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作用,重点加强对违宪违法滥用职权、越权执法和随意执法等行为监督,推进政府依法行政,促进审判权、检察权等司法权力公正行使。重视并加强政协民主监督,切实改变政协监督地位缺乏、效力缺失状况,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性。三要强化人民群众监督。依托权力运行公开,把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话语权切实纳入决策、执行、监督的刚性制度,力求做到全面监督而不是选择监督、长期监督而不是临时监督、实质性监督而不是形式上监督。四要重视媒体舆论监督。支持引导媒体依法、科学、建设性对权力运行监督,发挥媒体重要的、特殊的监督作用。

(六)严惩滥用权力,就是“严”字当头,依法依纪严厉查处各种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官商勾结、买官卖官、失职渎职等行为,确保惩处到位,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私利的工具,决不能让制度和党纪国法成为“稻草人”、“橡皮筋”。一要坚决查处腐败案件。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决有力地惩处腐败,“权力出笼子,人就进笼子”,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狠刹“四风”,努力形成并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二要加大巡视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巡视工作的“尖兵”和“利剑”作用,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这个中心,紧紧围绕“四个着力”,突出发现问题,达到让人“望而生畏”、“望而却步”的震慑效果。三要健全完善责任追究制度。重点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健全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罢免等问责方式和程序,实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追责、违法必追究。

六大发展

(一)着力推进“廉洁发展”。我们把廉洁发展放在首位,并不仅仅是强调其现实针对性,更要从发展的角度认识廉洁的重要性,把廉洁发展作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因素高度重视、深入谋划、全力推动。一要充分认识推动廉洁发展的重要性。廉洁是时代的主题,是重要的发展环境。古今中外,凡是发展好的地方都是比较廉洁的。新加坡一直把廉洁作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为了生存,必须廉政;为了发展,必须反贪”。新加坡能够成功进入现代化,政府官员的清正廉洁是主要因素之一。世行《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和国际援助机构,在进行投资和贷款时,将贪污贿赂行为列入要考虑的负面因素”。廉洁发展与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是内在统一的,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必然要求厘清市场与政府的权力边界。廉洁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与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性互动。只有廉洁发展,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不会有成批的干部倒下,不会对发展造成阻碍、破坏。这方面,我省付出了沉痛代价,教训十分深刻。我们一定要自觉抵制 “反腐败影响发展”的错误言论,坚定不移地推进廉洁发展。二要努力提高推动廉洁发展的本领。在当前高压反腐、狠刹“四风”、廉洁发展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新形势下,有不少干部观念陈旧、知识匮乏、能力不强、本领恐慌,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这也是“为官不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一定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各级领导干部要认清大势,注重学习,熟悉政策,提高素质,增强廉洁发展的本领。三要大力营造推动廉洁发展的环境。良好的廉洁发展环境,就是良好的政治生态。要在坚持以零容忍态度反腐的同时,把营造廉洁发展良好环境作为一项重大课题认真研究,采取系统性、针对性的措施,重塑商业伦理、重育商业文化,努力构建交往有道、相敬如宾、公私分明、清正廉洁的政商关系和发展环境。

(二)着力推进“转型发展”。转型发展,是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我省的转型发展,要做好两篇大文章。第一是必须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坚持“革命兴煤”,推进煤炭产业“六型”转变。资源型经济发展,首先要解决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在国家明确要求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新形势下,煤炭产业主要依靠产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成为历史,激活和增强内生动力非常迫切。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源“四个革命”的指示要求,走出一条“六型”转变、“革命兴煤”的新路,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家综合能源基地。

一是向“市场主导型”转变。核心是深化煤炭审批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着力加快建立健全煤炭矿业权一二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煤炭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机制成为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主导力量。二是向“清洁低碳型”转变。以绿色开采、清洁利用为重点,最大限度减少采煤对环境的破坏;以技术进步为引领,推进煤炭及相关行业低碳发展,推进燃煤发电超低排放;以产权为纽带,推进煤电一体化深度融合;以政策为保障,完善煤炭清洁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三是向“集约高效型”转变。围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话语权,全力抓好大基地、大集团建设,不断提高矿井的标准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不断完善煤炭企业现代制度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是向“延伸循环型”转变。以高端化、全循环、链条式发展为方向,重点推进煤炭产业延伸发展、煤化工链条式发展、煤机装备集群发展、煤炭固废综合循环利用,实现煤基产业多元发展,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五是向“生态环保型”转变。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着力加大采煤沉陷区治理,实施矿区生态治理修复工程,推进煤炭外部成本内部化,完善矿区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六是向“安全保障型”转变。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力度,推进科技兴安工作,推进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煤炭产业安全发展。

第二是必须做好非煤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全力破解“一煤独大”的困局。我省产业结构“一煤独大”,煤炭市场的每一次下滑,对我省经济的影响都是全局性和十分严重的。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单靠煤炭产业既难强省也难富民的严酷现实,主动适应能源革命的新要求,从煤炭思维、资源依赖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在煤炭之外下功夫,选准着力点,大力培育发展新的支柱和优势产业。一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旅游资源是我省可与煤炭资源媲美的宝贵资源。我们山西表里河山,文明久远。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居全国第一;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5%以上。我省的山水资源也非常丰富,“人说山西好风光”名副其实。我们要把握现代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大力发掘三晋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统筹推进文化和旅游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政策,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重点塑造和提升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和晋商大院等知名旅游品牌,规划建设一批具备休闲、度假、运动、养生、娱乐等服务功能的旅游综合体,推动全省文化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着力建设宗教古建、晋商文化、太行山水、黄河文明、寻根问祖、红色胜地等旅游产业集聚区,不断完善省市县与景区旅游服务体系,努力将我省打造成文化旅游经济强省。二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我省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雄厚、门类比较齐全,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产业。下一步,要按照集群化、园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要求,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建设轨道交通、铁路、煤机等装备制造基地;按照标准化、智能化、高端化和集成化的要求,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煤层气探采储用装备等新兴产业;以“数字化、精密化、成套化”为导向,提升改造重型机械、电力装备、煤化工装备、液压件、纺机等传统优势装备制造业。三要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铝矾土资源是我省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矿产资源,现有1300万吨氧化铝生产能力;镁产业居全国行业第一位次,约占全国产量的1/3。要以精深加工和提升附加值为方向,加快发展以铝及铝镁合金材料、钕铁硼永磁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四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我省太阳能资源丰富,全年日照约3000小时,仅次于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是全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风能资源也很丰富。要充分发挥我省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光伏发电、风电、水电和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推进黄河大北干流古贤、碛口、禹门口水利枢纽和浑源、垣曲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五要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抓住我省节能减排、环境修复、资源循环利用的巨大市场需求,强化政府引导,完善政策机制,培育规范市场,着力加强技术创新,大力提高技术装备、产品服务水平,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我省重要的新兴支柱产业。六要大力发展食品医药产业。这是拉动消费、提高生活品质重要的朝阳产业,前景广阔,而且我省具有生产特色、健康食品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较为扎实的医药产业基础。我们要围绕促进食品产业持续较快发展,做大做强酒类、食醋、乳品三大传统食品产业,做精做细小杂粮、肉类加工、特色食用油、功能食品等特色食品产业,培育壮大饮料、淀粉制品、方便食品等现代食品产业,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塑造山西特色食品品牌。围绕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培育做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特色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公共技术支撑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晋药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七要大力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抓住全球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以市场为导向,推进重点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扶持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农业深度融合,推动我省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

(三)着力推进“创新发展”。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体现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这里我重点强调科技创新。我省作为资源型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不足是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短板。其中既有全国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有比较突出的个性问题。要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为重点,实施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山西行动计划,从体制机制上推动山西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资源型产业循环发展等提供科技支撑,加快创新型山西建设。要选准科技创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着眼于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城建设,整合省内科技资源,引进一流研发机构,布局一流科技项目,培育一流科技企业,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使科技创新城尽快成为科技创新高地、引领发展高地。围绕煤炭清洁、安全、低碳、高效利用,落实煤基低碳科技创新攻关计划,努力在煤炭开采方式、煤炭产品开发和产业链发展、煤矿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等关键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为煤炭产业转型提供技术支撑。要确立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推进技术产业化的政策。建立研发机构主要设在企业的机制,推进企业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和自主创新示范基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着力布局一批科技重大专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要努力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出台相应政策,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企业共建学科专业和研发机构,启动一批能够调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各方积极性的重大协同创新项目,解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力度。不断提高财政投入比重,积极争取设立科技银行,支持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发展,加快科技型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建立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机制。要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的人才开发模式,以项目为载体,实施各类高端创新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工程,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建立全省人才数据库,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要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是创新的策源地,也是新兴产业成长的摇篮。要制定完善支持创新型小微企业、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政策体系,为他们的萌生、成长提供良好的土壤和条件。

(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这是我省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13年我省万元GDP能耗为1.63吨标准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为9.96和9.19公斤/万元,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07和2.6倍。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把绿色发展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根本上摒弃“吃资源饭、环境饭、断子孙路”的发展方式。要以循环经济为重点,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要构建资源综合利用和能源梯级利用的现代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立完善以资源产出率为核心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循环经济发展成效的评估。我省传统主导产业都具有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特征,而且相当多的废弃物具有很高的回收利用价值,仅现存的12亿多吨煤矸石,就可产生等同于3.5亿多吨优质动力煤的热能。要加快国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四气”(煤层气、天然气、焦炉煤气和煤制天然气)产业一体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高回收利用率。要严格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要以兴水增绿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我省生态基础脆弱,植被覆盖低,水土流失、缺水和水资源破坏严重。要严守我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生态红线和开发底线,大力植树造林,注重提质增效,积极推进林业“六大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全省森林覆盖率和碳汇蓄积量,构筑生态屏障。要统筹山水林田湖治理,加大以大水网为中心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提高我省生产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的保障能力。要系统推进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空中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造林绿化、退耕还林、湿地保护等工作,突出抓好汾河等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要加快包括采煤沉陷区、采空区在内的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做到补上旧账,不欠新账。要以雾霾治理为重点,持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冬季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违法排污排查整治、省城环境治理等专项行动,不断提升我省环境质量水平。

(五)着力推进“安全发展”。安全是我省发展的最大前提,也是头号民生问题。尽管近年来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安全发展的根基还不牢固,部分行业领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一要始终如一地抓好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的重要指示,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突出抓好煤炭、非煤矿山、尾矿库、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油气管道等领域的集中整治,保障生产生活安全。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生产经营者首负责任制、全过程监管机制和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全面提升食品药品饮水等监管水平。二要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要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处置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三要保持社会安全稳定。社会安定是人民群众的福祉,也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要积极主动做好信访工作,努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切实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要深化平安山西建设,创新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斗争,坚决防止发生突发性群体事件和暴力恐怖事件。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六)着力推进“统筹发展”。统筹发展是推进发展的基本方法。一要统筹“四化”发展。目前,我省处在工业化的中期,必须以工业新型化为主导,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必须把城镇化作为关键载体,作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战略基点,继续完善“一核一圈三群”城镇空间布局,以太原晋中同城化为重点,加大区划调整力度,推动城镇集群发展,实现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相协调,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注入活力。必须把农业现代化作为重要基础,继续完善优化全省农业产业布局,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支撑。必须把信息化作为引领,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宽带为基础,以“智慧城市”建设为重点,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工业、流通、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等各领域的创新应用,提高全省信息化水平。二要统筹城乡发展。要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建立“以人为本、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配置的力度,逐步形成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财政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要素配置,加快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惠的新型城乡关系。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新格局。三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抓好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都要从民生改善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每年都为群众办几件大事、好事、实事。这里我特别强调要突出解决好三大问题。一是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2013年我省城市登记失业人数为21.4万多,农村季节性失业人员200万左右,应届大学生总量18.4万余人,创历史新高。今年由于经济下滑,特别是煤炭、钢铁、焦炭等产能过剩、开工不足以及结构调整升级,竞争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问题更为突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必须把就业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来抓。要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机制,着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和就业促进计划,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统筹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口和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就业工作。二是城乡居民收入问题。这个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我省城乡居民收入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两同步、两提高”,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千方百计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方面,特别要抓好扶贫攻坚,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坚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全面提升产业投资扶贫、异地扶贫搬迁水平,加快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三是城乡人居环境问题。这是个重大的民生问题。我省许多城乡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差、困难大、安全隐患多,特别是采煤沉陷区、偏远贫困山区、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和工矿棚户区居住的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十分强烈。近几年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与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改造步伐。要以文明、卫生、环保等城乡创建活动为引领,下大力气整治城乡居民居住环境“脏乱差”问题,全力实现城乡清洁卫生,提高人民群众宜居和健康水平。推进统筹发展,要把各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进来。要注重统筹军民融合发展,关心支持驻晋部队和武警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子弟兵的独特作用。

两个责任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净化我省政治生态,要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落实 “两个责任”。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进一步强化党的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要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对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的,我要约谈市委书记,市委书记要约谈县(市、区)委书记,层层传导压力,层层督促落实。要落实纪委的监督责任。各级纪委(纪检组)要在职责范围内,及时发现和处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工作中的问题。对群众反映问题较多、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不高,以及在监督检查、经济责任审计、巡视过程中发现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部门和单位,要及时约谈其主要负责人,进行提醒并督促整改。要严格责任追究。

三个一批

一是甄别一批不廉洁的干部,分级分批对全省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一把手”和关键岗位的副职进行廉洁考核,建立廉政档案;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带病在岗”干部。

二是退出一批不作为的干部,对不胜任不称职、不作为乱作为、不主动履职担责、抵制“四风”不力的领导干部坚决撤换下来。

三是掌握一批听党话跟党走、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敢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好干部。

三个高压态势

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

始终保持狠刹“四风”的高压态势,对顶风违纪问题,对“四风”变异问题,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

始终保持打黑除恶的高压态势,切实保障山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一倒查六整治

坚决整治违反干部任用标准、程序问题

    要把监督《干部任用条例》的贯彻执行作为核心职责,做到“四个从严”:在人选把关上要从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廉为基的原则,把“德”作为第一位的标准,凡是在“德”的考核方面有问题的干部,不管能力多强也不用;要把“廉”作为基本条件,廉洁上过不了关的干部,不但不能用,用了也要依法依规从位子上调整下来。
    要强化考察发现问题的功能,严把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严防“带病提拔”。在履行程序上要从严,程序就是原则,程序就是纪律,必须把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五个环节做严做细做实,决不能搞变通、做选择、走形式;必须充分发挥程序的把关功能、择优功能,坚决把不符合条件的人挡在门外,使程序成为选人用人不可逾越的屏障。
    在监督检查上要从严,要加大对《干部任用条例》的监督检查,着力检查导向是否端正、风气是否清正、程序是否合规、结果是否公正;要强化巡视检查,把选人用人专项检查作为巡视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强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监督,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检查措施,增强监督效果,有效规范选人用人行为。
    在追责上要从严,严格立项督查和倒查问责,不仅查处当事人,而且要追究责任人。要继续加大查处力度,把责任追究制度落到实处,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最大限度释放监督的威慑力和正能量。

    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问题

    要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动真格、下猛药,架起望而生畏的“高压线”,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坚决堵住找门路托关系的通道。
    今后,对跑官要官的,一律不列入考察对象,并视情节严肃处理;对买官卖官的,一律先予停职,再根据情节轻重进一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对“说情请托打招呼”的,不仅要记录在案,取消任用资格,而且要立项督查严肃处理。对那些热衷于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的人,对那些拉帮结派、吹吹拍拍、拉拉扯扯的人,不仅不能让他们得势得利,而且要严厉批评。对胆敢顶风违纪的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决不放过,决不姑息。

    坚决整治“三超两乱”问题

    从今年2月份以来,我省认真开展了专项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工作。从各地各单位自查和检查的情况看,我省市、县两级超职数、超规格、超范围配备干部的问题比较普遍,有的还相当严重。乱立机构名称、乱设领导职务现象也比较普遍。
    目前,各地各单位都建立台账,制定了整改消化计划,明确了整改时限,关键是要按时保质、稳妥有序地做好整改消化工作。
    在消化期间,新提拔任用干部必须就职数使用情况向上级组织部门报告超配的班子,未消化之前不得新配领导干部,凡未经审批擅自超配的,要严肃追究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坚决整治干部档案造假问题

    干部人事档案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干部的重要依据,体现干部的基本诚信,也是衡量干部德的重要方面。
    今后,要对干部档案中改年龄、改学历、改履历的现象保持高压态势,切实刹住档案涂改造假的歪风邪气。针对专项清理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政策规定、规范管理程序、强化制度措施、堵塞工作漏洞。要严格执行干部档案任前审核制度,将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和干部监督的有力手段,任前审核中发现有问题的,要立即查核,未核准前一律暂缓考察并停止任职程序。同时,要对干部任前公示信息进行严格审核,做到任前必公示、存疑必查核、质疑必说明。

    坚决整治领导干部违规兼职问题

    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又取酬,不仅在干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还给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带来可乘之机。
    根据中组部要求,我省已对全省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进行了规范清理,共清理违规兼职999人。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在前期清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清理成果,对清理干部在企业兼职问题开展“回头看”,再进行一次摸底排查并形成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进行抽查。对再次发现新的违规兼职及瞒报漏报的,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公开通报,决不能“清了一茬又冒一茬”。

    坚决整治“裸官”问题

    下一步,我省要严格执行“裸官”不得作为考察对象的规定。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裸官”的专项清查,深入推进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发生变化后的及时上报工作。要严肃查处“裸官”隐瞒不报的问题,探索建立联系机制成员单位“裸官”防范信息共享和预警机制,加强领导干部出国(境)证件的管理。
    对新发生“裸官”情形的,必须在1个月内完成任职岗位调整。同时,要跟进“裸官”岗位调整后管理,做细做实思想工作,让其放下思想包袱,在新的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