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山西形象大家谈23:以创新驱动引领山西全面转型 |
2015-03-17 04:12 来源:山西新闻网--三晋
都市报
|
2015/3/18 15:21:52 |
受访人:省政协委员、山西财经大学MBA教育学院院长卫虎林 重塑山西形象,实现山西的发展与全面转型,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对其应该起到引领作用。在卫虎林委员看来,就目前而言,我省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基本上是两张皮,科研机构的选题考虑更多的是学科建设或评审职称,与社会实践差距较大。还有企业不愿意创新。而现行的科研体制各自为阵、条块分割。为实现省委提出的“六大发展”,以创新驱动引领山西全面转型,就我省创新驱动的体制与机制改革,卫虎林提出一些建议。 “有资料表明,我国的专利90%左右是垃圾。企业满足于短期利益,缺乏创新冲动,不愿意在研发上投资。从全社会来讲,市场化的科研机构应该是科学研究的主体,非市场的科研机构是主导。”卫虎林说。所以,除基础性科研机构外,其他所有科研机构都应按照市场化模式,整体转制为科技型企业,项目和产品有偿化转让,竞争性生存。基础性科研机构,包括高校,以政府主导为主,但要充分引入市场机制,打破部门界限、互相封闭的现状,面向市场,对科技资源实行优化配置。对一些重大的基础性攻关项目,由政府主导实施。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无论是从国家还是从省里来讲,在战略上都已经十分明确,但在实践中却相差甚远。“企业所以不愿意创新,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以来我省形成的资源型经济本身排斥创新,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缺乏创新人才,资金不足,只重视眼前市场,何谈创新?” 通过政策创新,构建产学研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的高新科技产业的研发机制。要求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建立自己的研究机构,特别是省属重点大型国有企业和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培养自己的研发队伍。 从政策上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通过投资入股、联营、拍卖等多种方式,进行各种形式的联合,组建科技集团。注重对成长性强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扶持,使它们快速成长。建议在今后的科技专项中增加对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 从全省情况来看,各自为阵、条块分割的现行科研体制,不仅造成了科研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不利于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壮大。卫虎林建议说,要以国家、省级重点学科、技术中心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优化全省的科研资源配置,构建区域科技创新机制。 “再好的科研成果,如果不能实现产业化和商品化,那只是一堆垃圾。因此,在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方面,政府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卫虎林表示,政府要加大技术市场培育力度,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此外,创新制度环境,降低制度成本也是重要方面。从全国情况来看,特别是与我们经济发展相仿的省区来看,硬成本的差别不太大,但我们的政务成本却很高。因此,降低政务成本,政府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制度环境,改革不合理的审批制度,能放开的行业必须全面放开,真正降低制度成本。 在全社会倡导创造、创业、创新的文化氛围,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一个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的形成。他建议,在全社会倡导“三创”(创业、创造、创新)的文化氛围,包括:在地方政府主要官员的考核上,是否将创新作为一个主要内容;在全省表彰最具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表彰山西企业十大创新人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