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AAAAA   ●连续两届全国先进(民间)社会组织   ●全国优秀协会   ●全国建筑业先进协会   ●山西省全省社团建设先进单位   ●山西省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党组织
公告:
行走于建筑行业的翩翩儒者
《山西建筑业》2015年5期
2015/5/22 10:01:11

行走于建筑行业的翩翩儒者

­——访山西建工集团综合办公室主任淮万年

于立人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 年春节团拜会的讲话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人生如梦,人生如歌。本文通过访谈叙述的方式,挖掘出传统文化,包括家风家教对主人的浸润和儒家核心思想对他的影响,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文化建设以及个人成长品德素质教育的当今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文章选自书海出版社《百年潮涌 万代帆杨》一书,系山西大学文学院毕业生于立人在2010年对时任集团综合办公室主任现任山西建工集团副总经济师、改革发展部部长淮万年的采访素描。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不知足,做学问要知不足。”

这是淮万年欣赏的一位医学大家的人生信条,也是他的人生信条。

淮万年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现任山西建工集团综合办公室主任。如今的淮老师已年逾半百,但不论是声音还是外貌都让人以为他刚到而立之年。作为集团办公室主任,淮老师日常生活及其繁忙,但听说了我要来采访,刚从安阳参加完会议的他便赶忙抽时间与我会面。初次相见,听我称呼他为“淮老师”,他笑着说:“你这么叫我很亲切呀,我以前真的当过老师呢!”淮老师这么一说我紧张的心情有些轻松了,仿佛站在我面前的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这次名义上的“采访”也就变成了一次师生之间的谈心和交流。和淮老师聊了整整两个下午的时间,聊人生,聊事业,聊家庭,淮老师说的每句话都那么家常,但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身上所散发的儒家气息——仁与善。

孝悌者也,其为仁之本也

百善孝为先。

谈起淮老师的童年生活,言语间尽是对长辈亲人的无限追思和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深遗憾。谈到对于未待颐养天年便猝然辞世的母亲,淮老师似乎依然无法释怀,尽管母亲离开已经三十几个年头,淮老师说话间依然会声音哽咽。淮老师叙述的每一份成长经历,无不包含家人对他的深深的爱,以及他对亲人的感恩。

淮万年老师1957年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冯村乡中阳村一个拥有十几口人的大家庭里,一家人生活虽不算富裕但却其乐融融。家中有四个兄弟,淮老师排行老三。淮老师与两位哥哥的年龄相差十六岁上下,在家中他和弟弟受到了长辈的万千宠爱。父亲在乡供销社工作,母亲一个人操持着家中的大小事务。在淮老师的印象中,母亲温柔慈祥,孝敬公婆,爱护子女,且有一双灵巧的手,每天起早贪黑做家务,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后来大哥二哥相继娶妻并生儿育女,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母亲用她的慈爱和宽容感染着每一个人,使得四代人之间没有隔阂。在“文革”那种人心冷漠互相倾轧的年代,一个大家庭的融洽和睦是多么难得,但母亲却用她的善良把一家人紧紧联系在一起。村党支部为此专门给淮老师家颁发了《和睦家庭》的奖状,这张奖状的分量是多么重呀,这可是全村唯一一份的荣耀。淮老师提起奖状不免遗憾,因为它在搬家的时候遗失了,否则一定会永久珍藏的。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淮老师最深的遗憾。带着对父母的无尽思念,在他刚刚事业有成的时候,淮老师回老家为两位老人立了一块碑,以表拳拳心意。每年不论多忙,他都要回去给父母上坟或祭奠。2005年在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由淮老师提议,兄弟四人为母亲举办了逝世30周年祭。“不忘养育之恩,传承和睦家风”是淮老师拟定的祭奠主题。淮老师说,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是个人成长的基础,是父母亲给了他人生的基础,才能拥有今天的一切。而今天的淮老师,依然恪守着父母的做人的道义和品质。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淮老师始终不忘父母恩,不移父母志,不改父母赋予的善良秉性,这不就是最大的孝道吗?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

身在太原,淮老师始终关怀着家乡的亲友们。不管走到哪里,根永远系在中阳村。无论村里修路,还是搞文化活动等,他总是慷慨解囊。村里有年过七旬的大哥和二哥,以及两位嫂子。父母逝去,长兄为父,兄嫂的家也便是淮老师的家。淮老师说,母亲去世的早,嫂嫂便担当起照顾他和弟弟的责任。两位嫂嫂似乎都秉承了母亲宽厚温良的性情,从不斤斤计较,家庭成员之间一直和睦相处。她们接下了母亲的重担,照顾一家老小,任劳任怨。如今兄嫂已是子孙满堂,淮老师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淮老师尽自己所能帮助他的侄儿侄孙们,又和弟弟凑钱给大哥盖了六间正房和三间厢房,让从小就为自己牺牲奉献的大哥安度晚年,也算回报一点兄长的恩惠,尽管他们并没有这样期望过。世上有太多为了父母的遗产闹得不可开交的兄弟们,淮老师兄弟之间的情意让我这旁观者为之动容。

 

君子学以致其道

淮老师说,能遇到一个好老师,尤其是一个好的启蒙老师是一个人的幸运,而他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进入小学以后,淮老师得以接受系统的教育,小学的语文老师耐心地教授他课本知识,并且引导他学习书法。恩师的字写的相当好,他自己写下字帖让学生临摹。淮老师对书法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再加上本来的聪明和天赋,淮老师练就了一手好书法,受益至今。淮老师对文学的深爱以及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与老师的启蒙和影响有直接的关系。

小学和初中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此时正是文革后期。本来因为“中农”身份根本没有机会上高中的淮万年幸运的赶上了周恩来总理抓教育,挽回“文革”损失,他以语文第一名的成绩顺利地考入了高中。此时父母已年迈,家庭的重担压在了从部队退伍回来的大哥身上,大哥用他的无私苦苦支撑着这个大家庭。淮老师深知求学的不易,在高中的学习中,他依靠不懈的努力始终保持在班级的前三名,对吃穿从不要求,懂事的他默默地为家里减轻着负担。

时值1975年,高中毕业后的淮万年没有继续深造的机会了。但是他也并不沮丧,因为他可以作为一个劳动力为家里做贡献,而不再是家里的负担。这年冬天正赶上村里组织筹备文艺宣传队,写得一手好字的他就被留到宣传队里。在文艺宣传队里的时光,淮老师过得很充实,很快乐:学拉二胡、学吹笛子、识简谱,一切文艺宣传所需要的东西,他都不甘落后。过完春节之后,宣传队解散了,本想去生产队和大哥一起劳动挣工分的淮老师因为上学期间成绩优异又是班干部所以被推荐到村里的小学当民办教师。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辛辛苦苦学习得来的知识终于有用武之地了。然而也就在这一年,慈爱的母亲因患高血压加之劳累过度突然去世了。淮老师说,一直过了很长时间他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总觉得母亲还在。他挚爱的母亲,操劳了一生的母亲,还没来得及享受就匆匆走了,怎不叫人扼腕。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淮老师不改的是那份认真劲儿。在他教书的那段时间,所带班级的成绩保持着全乡第一名的位置,得到了乡联校指导员的表扬。所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淮老师都做到了。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淮老师重新燃起了继续深造的火种,然而他对学生始终认真负责,不肯懈怠于教学任务,以致复习时间太仓促,高考失败了。家里人口多,挣工分的少,淮老师不肯再去复习以备战78年高考,因为家里需要他。但这毕竟是个痛苦的决定,一个心里长久以来的梦也许永远都不可能实现了。然而这时候高中的语文老师找到了他,老师看到复习班里没有他心爱的学生,所以来问个究竟。老师劝说他回去参加高考,继续大学的梦想,淮万年深深的犹豫着,家里的负担太重了呀。淮老师的父亲明白儿子的心思,他把选择权交给了儿子。父亲的支持给了淮老师莫大的鼓励,于是他放弃了老师的职业,背起书包,开始全力备战高考。此时距离高考仅剩三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淮老师每天早起晚睡,认真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山西大学的大门终于向他敞开。

从小喜欢语文的淮老师如愿来到了山西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这个高等学府里,有无数的知识等待着他去学习,他一分钟都不愿浪费,毕竟这个机会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淮老师始终记得他第一次来到图书馆的情景,仿佛干渴的鱼儿来到海洋,看到那么多各式各样的书,他爱不释手。在大学的时光里,有喜也有忧。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爷爷和父亲的相继离世,为淮老师的大学生活添加了悲凉的色彩,但也给了他更多的压力去好好学习。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淮老师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并用优异的成绩换取最高的助学金。此外在假期甚至是春节都在校内外打工挣钱。我问老师:“大学您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呀?”淮老师想想说:“当时城里的孩子都穿皮鞋,我们农村孩子穿的是布鞋,我一直都对穿皮鞋很好奇,但一双皮鞋的钱能买好几双布鞋呢,家里供我上学就很不容易了。后来我自己打工挣钱买了一双皮鞋,靠自己挣钱买的皮鞋穿的踏实呀!”说完淮老师哈哈笑起来。是呀,对于一个农村孩子,能上得起学已实属不易,对于城里人来说很平常的皮鞋在他看来近乎奢侈,但淮老师不忍心为家里增添负担,于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实现了这个小小的愿望。我似乎能感受到一个年轻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得到梦寐以求的东西时那种欣喜和无愧于心的坦然。而淮老师的质朴与善良也深深印在我的心间。

 

唯贤唯德,能服于人

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在奋斗与收获中充实地度过了,此时的淮万年犹如羽翼丰满的雄鹰,只等着振翅翱翔。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1982年秋,面对着毕业的分配,淮老师一心想回家乡运城去,为此他放弃了很多很好的机会。然而阴差阳错,淮老师还是被留到了太原,被分配到山西省建筑工程局下属的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子弟中学,教高中语文。从这里,淮老师迈出了事业的第一步。对于当老师,淮老师自然得心应手,不仅是因为从前当民办教师的经历,更因为他的认真、负责和干什么都要干好的执著精神。经过一年多的教学,淮老师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1983年的一个暑期,他被省安装公司借调到国家重点工程­——山西化肥厂建设工地进行职工培训。淮老师奉行着“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让工人们轻松地接受了枯燥的知识。领导们对淮老师的教学成果十分满意,学生们也对淮老师评价颇高。

是年九月省级机构改革,山西省建筑工程局改为山西建筑工程总公司,由行政厅局变为经济组织。淮老师因为认真的办事态度和优秀的能力得到了领导推荐,来到省建总公司办公室当秘书。这份工作一干就是八年。八年里,淮老师尽心尽力,对大事小事都认真负责,力争不出一丝差错。到了1992年,淮老师被委任到总公司旗下的青岛分公司做办公室主任,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让淮老师在青岛分公司的工作如鱼得水。他经常戴上安全帽与工人们一同在工地干活,也许在淮老师的心里,他永远都是十几年前的那个农村小伙子,踏实肯干,不分分内分外,没有高低贵贱。伴随着淮老师的参与,青岛分公司的效益扶摇直上,并一直保持在各分公司的前列。1995年春,时任省建总公司总经理的袁纶华,亲自深入基层选人才,业绩卓然的淮万年被总公司“挖”走了,回到山西太原,任总公司办公室副主任。突然的升迁让他受宠若惊的同时也更感受到压力。回到总公司,他更是付出十二分的精力,常常晚上工作到很晚,希望能干好这份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淮老师被破格提拔为办公室主任,开始主持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五年。

用淮老师的话说,“办公室无小事”,他把自己所有的心力全部放到工作上,主笔每年的行政工作报告、主要领导讲话,起草集团的重大决策、改制方案,处理重要文件、材料每年累计几十万字。每一件事他都认真尽责,工作很少有差错。周六、周日和晚上他常常加班,甚至有时连春节也都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然而淮老师的爱人和女儿都很理解他,从不抱怨他留给家里的时间太少。淮老师还记得当时女儿考上大学时,他因公事在身没有去送,直到现在提起淮老师的眼神中依然充满了歉疚。让他欣慰的是妻子一向的宽容和女儿的懂事,给他的事业带来很大的鼓励。

在工作中,淮老师也不忘时时思考和总结。他亲自撰写的《办公室主任工作浅谈》,从各方面阐述了“怎样当好办公室主任”这一问题,将自己多年工作得来的经验用通俗条理的话表达出来,读来颇有裨益。这篇文章在《山西建工》杂志上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之后《山西建筑业》、《山西国资》等杂志纷纷转载,以至于《人民文摘》杂志社也来函征询刊登,最后收录在中央党校所编《科学发展在中国》一书之中。文章中淮老师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见地,对办公室主任这项工作的性质、要求以及从业者的素质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阐述。

淮老师说:“办公室主任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一定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话。闲暇时他爱好书法和儒家经典,还是山西当代儒学研究会的常务理事。工作之余他还为集团办起了杂志,并亲任杂志主编。他文笔斐然,公文随笔自不在话下,诗歌骈文也是一绝:“南岳北岳手挽手,鹳雀岳阳楼对楼。湘江汾水同欢唱,山色湖光尽风流!”这是淮老师在陪同领导与湖南建工集团的交流时所赋;“山西建筑百万兵,挑战危机打冲锋。重点工程显身手,城乡建设展雄风!”这是他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所作的《山西建筑职工赞》,怀着饱满的热情,他讴歌着建筑工人们,感激着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繁重的工作不能磨灭他的浪漫和激情,纷扰的世事没有消磨掉他内心的单纯与仁爱。

身为建筑行业之人,他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豪迈与壮志;作为一名学者他有李白“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的浪漫与激情;面对得失他更有“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的豁达与淡泊。谈到淮老师,他曾经的同学,山西大学文学院景宏业教授深深感叹道,“这可是个好人呀!”同事的评价是,有能力,却很正直,不懂阿谀奉承,更不会趋炎附势……

也许这就是淮万年,用他一颗温暖平和的儒者之心对待工作,对待家人、朋友和同事。温良贤德,固能服于人。

 

后记

相比于道家秋天般的清冷,法家冬天般的严酷,儒家就是那温暖的春天。近距离接触淮万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他的谦虚、仁爱和乐观向上,这一切的品质构成了他的儒家风范,让他时刻散发出春天般的温暖。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淮万年有学者的“阳春白雪”,更不改性情的“下里巴人”,他质朴,热情,不媚俗,不做作,是为君子也。他待父母以孝,待人以仁,处事以信,办事以忠,以诗书为乐,以笔墨为雅,是为翩翩儒士也。

知者乐,仁者寿。因为懂得得失之道,所以知足常乐,因为心存仁善,所以能健康长寿。在这里祝淮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201010月于山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