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山西品牌中华行西安站活动中,国内多位重量级品牌泰斗、学者齐聚展会现场,为山西品牌建设发展指点迷津。众专家学者纷纷给山西品牌中华行点赞,但同时也指出不足之处和发展方向,让在场政府官员、企业家们受益匪浅。
艾丰(中国品牌联盟主席):
山西品牌崛起“三部曲”
中国品牌要受人尊敬必须要站起来。关于让山西品牌如何站起来,艾丰谈了“深化、融合、创意”三点内容。
首先是深化。艾丰说,“‘深化’一词用在对山西品牌中华行的期望上。现在品牌行的声望已经很高,我认为这个活动很好,但可以更好。借用一道菜名‘龙虾三吃’来讲,品牌行现在只是‘一吃’。所以品牌行要深化突破”。就目前来看,品牌行虽好但并不足以改造山西经济面貌。借着品牌行的呼声往下做,不断升格这一活动,需要政府深入研究怎么才能做得更好,扭转到品牌战略上来。品牌问题怎么解决,要找到问题根源,然后开始解决。产业存在什么问题,山西产品的市场怎么解决。
其次是融合发展。中央一带一路发展就是融合发展。例如美国人遏制中国,我们对付美国人的武器就是融合。所谓世界经济全球化,就是谁走在融合前面,谁就成功。我们不能关上门回忆过去的辉煌,那样就不会再辉煌了。比如山西人总爱说晋商曾经的优秀,但那是过去的事儿,现在该想怎么能让晋商更加辉煌。
再次是创意。创意很重要,在某些方面比创新范围更为广泛。举个例子,加入旅游区有个山头,好的创意会说“这个叫望夫峰”。以后游客翻这座峰,这就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而不仅仅是一座山峰。而如果是俩山头,创意就叫做“情侣峰”。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很多文化和经济结合是要靠创意的。
艾丰建议,山西要搞品牌,就是要大家合力一起搞创意。品牌行就是山西很好的创意,有大、中、小创意结合,将足够聪明的山西人的智慧引到道儿上。山西展会有很多食品,现场都卖得不错,但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比如太谷饼,光卖饼子,销售总额永远突破不了。如果有创意,解决了传统产品和现代市场的结合,企业才能做大。
艾丰又举了个例子,陕西宝鸡市的臊子面,单纯卖面生意非常不错,但需要品牌化、产业化、市场化,才能做成前线大产业。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很复杂。要想做大做强,需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产品组合的创新,现在光卖一碗面是不可能做成大产业的,必须组合面和其他的东西,才能卖出市场份额;其次,沙县小吃全国有名,但企业之间没有纽带联系,如一盘散沙。我们应该接受沙县经验,学习麦当劳、肯德基,要连锁经营食品店才能做大;再次,把品类变成品牌,把臊子面品类注册成地理商标,再注册专有标识、专有商标,西安臊子面连锁,就可以提高产值。
洪涛(商务部专家):
打造山西品牌“亚投行”
洪涛认为,山西品牌中华行是我国流通体系模式创新的典范,山西省商务厅创新了一种模式,即政府以商务厅为首的发改委、质监、工商等多部门协同,把品牌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这促进了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了非煤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一个省份的诸多品牌中,一个企业单独走出去,不如政府把这些品牌集合起来,大家抱团才可以看到品牌的价值,这种模式可以说是品牌创新发展的模式。而且抱团的品牌不仅仅是产品的品牌,也有企业的品牌,也有服务的品牌,非遗品牌、网络品牌同时也得到了体现。短短的几年,发展起来的电商一下子就在全国家喻户晓,这确实是品牌发展模式创举。
目前全国经济都在转型升级,过去重数量,现在重质量;过去重视速度,现在重视效率;过去重视产品,现在重视品牌。山西也创出了一条特有路径,就好比亚投行集合参与了50多个国家,这就是“新”的变化,山西这么多企业和品牌抱团出来,就好像山西品牌的“亚投行”一样,带来好的效益。
山西在转型过程当中,被外界称为“雪崩式”的经济增速减缓,但山西大量的老字号产品,国有企业库存产品,今后都可以通过流通方式的创新,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品牌中华行,外省人民还看到了山西绿色、无公害的有机农产品,这都是品牌行更富有内涵的实际性意义,这会让品牌行更有成效。
李中元(山西省社科院院长):
给山西品牌点个大大的赞
山西品牌来到陕西西安,是从五千年文明的高地来到三千年文明的平原,山西用品牌眼光、思维感受品牌,不断发现、感知。李中元说:“我是山西品牌的拥护者、点赞者。此次参加了品牌行活动,感觉要给山西品牌点一个大大的赞。”
李中元认为,山西品牌中华行是发现探索之旅,是发展、塑造之旅,是商贸合作之旅;而对于山西来讲则是播种之旅、收获之旅、快乐幸福之旅。“中国的钱哪里去了,现在还处于趴着的状态,而品牌就是让我们站起来的一个支撑点。省商务厅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支独舞给企业带来鼓舞和信心之光,给山西转型发展带来了希望。”李中元说。
对于参与山西品牌中华行的企业,李中元发现了几点问题。他说:“品牌真正的支撑点、建设点的根本,在于有没有能力打造品牌的企业。比如,这次山西带来的经营观赏鱼业务企业和电商企业,在全国市场份额可见一斑,企业让我们看到了山西新晋商发展的希望。黄土无鱼可以让鱼卖遍天下,黄土尽是村落,一个乐村淘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把触角深入到各村各落。我们需要用激情和智慧拥抱品牌,用精神和力量提升品牌。在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地方开品牌之花,结出品牌之果,汇集品牌力量。”
刘景嵩(商务部驻西安特派办副特派员):
山西展现了品牌的力量
“参加这样的座谈会,非常受鼓舞,非常受教育。通过座谈会,我们看到了山西产品的品质、山西企业家的责任和山西企业的信用。确实,品牌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最重要的是晋商的创新和奋斗精神。”刘景嵩说。
刘景嵩翻阅了山西品牌中华行的资料,最大的感受是为新晋商做出了新贡献。对国家来说,品牌是软实力。软实力的创新和发展,在山西品牌中华行活动中得到了体现。能够感到山西品牌发展面临着机遇,经济进入新常态,进入“一带一路”新战略。
日本从贸易大国做到贸易强国,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塑造日本品牌。中国同样面临这样的历史机遇,处在这个特殊时期同样为我们提供了机遇和广阔天地。“一带一路”是对所有国家和地域的大品牌而言,不仅仅是西安的重要机遇,同样是山西和企业家们的重要机遇。
山西不仅仅要输出商品,更重要的是为世界消费者提供有助于人类发展的价值品牌。商务部把品牌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抓,一直支持和关注山西品牌建设。山西这两年抓品牌建设,不仅是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体现,同样是商务工作的一种创新,是推动商务工作发展转变的探索。
从商务部的角度来说,山西展现了品牌的力量,诠释了晋商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彰显出大国的软实力。品牌需要国际化,需要国际的视野看品牌。
杨屹(西安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提振外界对山西的信心
从前年开始,杨屹就对山西做了深入的调研。他说:“山西地处承东启西的重要地理位置,表里山河,有五条铁路穿越山西,交通发达。我十分认同山西发展文化、旅游业,大力发展山西品牌,和商贸齐头并进。”
作为山西政府,品牌发展要先解决怎样讲好山西故事的问题,在欧亚地区讲好山西故事非常重要。杨屹建议山西企业精彩表达出山西特色,提前做好准备,对产品做到点睛的描述,让外省人民对山西产品感兴趣。目前山西在政治经济方面遇到问题的同时,山西能够走出来,增强了山西的信心,也增强了外界对山西的信心,增强了外界对山西的投资和环境的信心,这一点很重要。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山西通过政府角度提升了品牌的力量。山西品牌中华行或者丝路行,品牌的核心实际上是依托晋商,依托商业道德,山西商人进取开放、坚忍不拔的精神是品牌行的基础。
http://www.sxrb.com/sxwb/aban_0/05_0/53398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