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AAAAA   ●连续两届全国先进(民间)社会组织   ●全国优秀协会   ●全国建筑业先进协会   ●山西省全省社团建设先进单位   ●山西省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党组织
公告:
国务院启动三年棚改、危改计划
太原晚报20150618期 >> 第15版:中国新闻
2015/6/18 11:27:30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增长新举措 新型城镇化建设再发力
国务院启动三年棚改、危改计划
改造各类棚户区1800万套,农村危房1060万户 同步规划和建设公共交通、水气热、通讯等配套设施
作者:记者韩洁、王立彬
据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记者韩洁、王立彬)国务院17日亮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增长新举措中,“进一步强化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下一步加大有效投资的重点领域。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按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部署,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内的各类棚户区1800万套,农村危房1060万户,同步规划和建设公共交通、水气热、通讯等配套设施。
新型城镇化建设被视为中国经济转型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孕育着新的发展空间。现阶段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事关千百万住房困难家庭生活改善,更是惠民生、稳增长相互促进的重大举措。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刘洪玉认为,尽管城镇化增速在放缓,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阶段。从1990年到去年年底,我国年均增加城镇常住人口数为1863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从26.41%提高到54.77%,每年平均提高1.18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升,未来到2030年之前的十几年时间里,每年城镇常住人口要新增1500万人左右。
“‘十三五’期间,城镇化仍然是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说,城镇化带来基础设施的完善,比如说棚户区的改造,城中村的改造,以及城市内部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未来几年这些领域的需求还会很大。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加快审批,做好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等前期工作,为进一步推进棚户区改造等城镇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保障。
同时,针对棚改最急需的资金问题,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大政府投入,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由县级财政直接发放到户,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推动市县政府购买棚改服务并列入财政预算,对存在缺口的,可依法由省级政府代发地方政府债券予以支持。同时,鼓励以特许经营等方式开展市场化融资,支持加大信贷投放。加强工程质量和资金监管。让住房困难群众尽早搬入新居。
刘洪玉表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意味着我国在住房保障领域正从过去较多由政府直接供给,向未来更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方向转变。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重点领域有效投资。扩大有效投资,既要惠及当下,更要利泽长远。此次会议明确了两大重点方向:
一是重点投向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粮食仓储设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等,带动更多地方和社会投资。
二是在加快推进水利、中西部铁路等7类重大工程包建设的基础上,积极筹划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城市轨道交通4类新的工程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