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AAAAA   ●连续两届全国先进(民间)社会组织   ●全国优秀协会   ●全国建筑业先进协会   ●山西省全省社团建设先进单位   ●山西省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党组织
公告:
精准事业 无悔人生——记市市政工程总公司三公司测量队队长王大川
太原日报 2015-07-02
2015/7/2 9:28:35

本报记者陈剑
    共产党员、市市政工程总公司第三工程公司测量队队长王大川,参加工作20多年来,先后参与建设了东山过境高速公路杨家峪大桥、长风大桥、胜利桥改造等重点市政工程百余项。他一直保留的几十本厚厚的工作簿上,密密麻麻标注了数十万个点位坐标。这些坐标,都是他在工地上来来回回、徒步行走超过4万公里得来的。更令人佩服的是,这数十万个点位坐标,从未出现1次偏差,施测准确率达100%。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绝对是奇迹。与王大川一起干,踏实
    1987年,高中毕业的王大川子承父业,进入市市政工程总公司,成了一名工人。由于勤恳好学、吃苦上进,很快就崭露头角,被选拔到“测量”技术岗位上工作。
    测量放线是市政道路工程中很重要的技术工作,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从施工前的准备,到施工过程,再到施工结束以后的竣工验收,都离不开测量工作。用通俗的话说,测量放线,就是把设计人员纸上的施工设计图,在工地上具体画出来。因而一条道路施工,总是测量放线员首先进场,从头走到尾,测出一个一个点位,连接成线、成面。任何一个点位测量不准,都会对施工造成损失,多则数百万元,少则数万元。
    古交斜拉桥是上世纪90年代市市政工程总公司承建的第一座斜拉桥,王大川担任该工程的测量员。由于没有经验,一切都要自己琢磨。为了搞懂桥梁立体结构,他就地取材,用食堂的土豆做模具,模拟桥梁的立体结构。靠着认真钻研的劲头和过硬的测量技术,他利用简单的水准仪、经纬仪配合完成了该桥复杂的测量工作,确保了桥梁高标准按期完工。滨河西路北延道排工程全长6公里,涉及土方量大、线长,使用传统测量方法复杂易错。他经过认真钻研,自主编制了新程序,与全站仪配合使用,每一段路只需现场测出高程,立刻就可以知道放坡边线,既提高了测量速度,还提升了准确率。
    20多年来,王大川使用的测量仪器从最初的水准仪、经纬仪,更新换代到现在的全站仪、 RTK 测量仪,无论工程难度有多大,无论使用什么样的仪器,他总是最先掌握运用,最快拿出合理的测量方案。所有与王大川合作过的项目部经理都说:与王大川一起干工程,心里踏实!不带姓的“师傅”
    在建筑行业,人们习惯把姓张的称“张师傅”,姓李的称“李师傅”,在市市政工程总公司内部,有一个不带姓的“师傅”称呼,无论谁说,大家都知道指的就是王大川。
    因为有一身突出的测量放线技术,这些年来,王大川被社会上许多建筑企业看中,以多出公司待遇两三倍的年薪“挖”他,却总被他婉言谢绝。他说:“单位培养了我,我的的事业就在这里。”
    王大川对单位的忠诚也与父辈的影响有关。他的父亲王会隆是市市政工程总公司第一批聘任的工程师。作为一名老市政,在他上班的第一天,父亲就要求他恪守“吃苦耐劳、兢兢业业、推陈出新、忠诚奉献”的市政人品质。今年,王大川的儿子参加了高考。从内心里,他希望儿子也能子承父业,读建筑专业。
    在自身努力钻研业务的同时,王大川还积极开展“传帮带”,已亲手带出18个徒弟。他把他的专业技术和工作经验倾囊传授给年轻员工,为公司的技术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有一名徒弟布存轩,仅用两年时间就从一名应届毕业生成长为项目测量负责人。回忆成长过程,布存轩十分感慨地说:“我从师傅那里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学到了他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执着精神。”
    如今,年近五十的王大川依然热爱着他的岗位。每到施工季,他都要背着几十斤重的测量仪器行走在工地上。有人劝他:“你的很多徒弟都当了项目经理,你还在干测量。太辛苦了,换个岗位吧!”王大川却笑着说:“能做市政施工的先锋,是我今生最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