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AAAAA   ●连续两届全国先进(民间)社会组织   ●全国优秀协会   ●全国建筑业先进协会   ●山西省全省社团建设先进单位   ●山西省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党组织
公告:
科技创新:山西再起飞的根本出路
山西晚报 2015-07-08 本报评论员 赵清源
2015/7/8 15:31:40

山西经济正处在艰难的时期。各个行业中,最困难的,恐怕当数煤焦冶电等主导产业。如何解决?如何突破?
省委书记王儒林指出,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根本出路在创新驱动发展。企业不能再走传统低端、同质竞争的老路,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同时加快其他方面创新,努力占领产业链高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切实把“六型转变”做深做实。
山西是中国的“煤老大”。数据显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生产原煤共160多亿吨,其中70%用于对外输出。可是,由于近几年国际国内煤炭市场的持续低迷,煤炭价格下滑,使长期依赖煤炭行业的山西经济举步维艰。2014年山西经济增长指标GDP只有4.9%,全国排位最低。
产业衰落,市场低迷,模式低端,这就是山西经济主导产业眼下的处境。不只如此,长期困扰企业的冗员安置、办社会、改革滞后等问题更加凸显。对于山西来说,这既是“三期叠加”特征的表现,也是“资源型经济”受到影响的表现。所谓“三期叠加”,是指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显而易见,这三期中,对山西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结构调整阵痛期,要度过这个结构调整阵痛期,要跨越“三期叠加”的困难,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这是山西经济再起飞的根本出路。
什么是科技创新?就是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
由此可见,不仅仅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需要科技创新,同样,做好非煤这篇大文章也需要科技创新:产业怎样变轨道、换思路,需要科技创新;产品怎样适应消费、满足个性化需求,需要科技创新;业态怎样点亮新的发光点,需要科技创新;模式怎样开辟新的道路,需要科技创新;市场怎样打造新的蛋糕,需要科技创新;管理怎样换代升级,激活人的创造力,需要科技创新。
只有科技创新,才是驱动转型发展的源动力。选准科技创新这个突破口,就是选好了山西经济的未来。而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才能见到实效。
首先,科技创新需要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文化环境。不论是什么创新,归根结底都要靠优秀的人才来完成,在科技创新中,人的因素更应该摆在首位,人才第一的理念应该体现得更为突出。而且,人的因素并不仅仅指个人的才智,也包括人的社会组织水平。另外,有人而无财、物,便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也做不成事。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能够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因此,加快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是提振山西经济,实现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其次,科技创新需要有较强的基础条件。基础条件不仅包括人力投入、资金投入这些硬杠杠,还包括培养人才的方式、用人观念、创新方式等软环境,观念创新是创新的基础,如何转变观念,让有想法、有活力、有创造力的人才脱颖而出,如何培养和锻炼创新型人才,努力打造区域性创新平台,吸引科学家、科技人员等富有创新激情的英才大展拳脚,这些都是科技创新需要打好的基础。同时,科技工作者应该从立项起就瞄准应用需求,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使用,改变大量成果长期停留在实验室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弊病。当然,科技创新人才的认定,需要有规可依、有法可依,既不应拿条条框框把人才拒之门外,也不可让无才无德的人滥竽充数。同时,对于人才的待遇标准,一方面要让人才在户籍、住房等人生大事上没有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更应该为人才提供资金、平台、荣誉授予等方方面面的激励。
第三,科技创新需要有效的制度支持。政府对自主科技创新的制度支持应是全面而有效的。比如,有效的项目评估和资金支持体系,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明智的产业政策,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科技创业的社会融资系统,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应该是主导方向,企业应该唱主角。市场是社会需求的风向标,而企业对市场变化最敏感,反应也最迅速,打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就必须要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让市场带动应用技术和先进技术的研发与运用,让市场机制来衡量和评价科研成果。同时,政府应该有所作为,进一步落实简政放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企业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在税收、金融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扶持力度。
同时,科技创新还需要体制机制的配套改革。比如,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让市场主体不断迸发新活力,掀起创业创新浪潮;推进金融改革,加大财税、融资支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掀得更高、推得更广……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远见工程、长期工程,不能裹足不前,也难以一蹴而就,这不仅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汰旧立新,还需要春风化雨的环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更需要剥丝抽茧的耐心,解决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山西经济目前遇到的困难,其形成原因纷繁复杂,但是,只要找到了突破口,抓住了牛鼻子,全省上下坚定信心,山西经济不仅可以走出困境,更能够在未来华丽转身。这是新常态下山西的现实挑战,更是市场倒逼下山西的历史机遇;这是转型发展的历史要求,更是富民强省的强大动力。


http://epaper.sxrb.com/shtml/sxwb/20150708/2317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