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多项新政促全面扩大开放 |
| 时间:2015-07-17 02:51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
晚报
|
| 2015/7/17 11:05:41 |
|
支持企业“走出去”,采取有力举措“引进来”,打造全球低碳环保经济开放高地,推动大同、运城、长治、五台山机场航空口岸正式开放,整合开发以黄河为纽带的适合境外游客的系列旅游产品,打造“美丽中国·天下黄河”旅游精品线路…… 7月16日,记者从省政府获悉:《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扩大开放的意见》出台,未来,我省将牢牢把握“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计划通过多项新政,力争2020年全省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1 打造“山西品牌丝路行”开放新名片
作为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开放战略的重要载体,我省将打造“山西品牌丝路行”开放新名片。制定发布山西品牌产品、招商项目、对外投资、精品旅游线路目录,滚动实施“山西品牌丝路行”年度行动计划。在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商旅文一体化宣传推介,推动我省品牌产品和优势产业“走出去”。 2 推动我省民航业深度融入京津冀
未来,我省将利用天津自贸区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期货保税交割、跨境电子商务等方面改革试点,以及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建立我省工业产品在天津自贸区的贸易服务平台,推动我省不锈钢、煤炭、机械设备等产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便利先进技术设备和大宗原材料扩大进口。推动省内企业参与环渤海地区港口建设,加强我省各类口岸与港口通关便利化合作,形成我省产品出海快速通道。积极推动我省民航业融入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战略,实现省内机场与京津冀三地机场的统一运营、统一管理。 3 打造以“古中国”为标识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今年起,我省将加快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试验区建设。计划制定完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实施方案,建立“三省四市”省级协调机制。深度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倾力打造以“古中国”为标识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4 实施精准化招商大力开展主题招商
我省将全面实施精准化招商。计划筛选一批有投资意向、符合我省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招商引资对象,建立重点企业客户档案和项目台账,制定招商指南,绘制招商路线图,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和成功率。锁定目标区域、目标产业和目标企业,组织以小团组、小分队为主要形式的专业化招商团队,多频次、点对点、一对一地开展精准招商。 5 支持企业以工程换资源、以项目换资源
创新“走出去”产能合作方式。发挥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引导支持有条件的优势产业组建行业商会协会,建立我省“走出去”企业联盟。依托我省能源矿产、装备制造、地质勘探、建筑工程等优势资源,吸引上下游关联产业企业联合“走出去”,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鼓励企业以BOT、PPP等方式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带动设备、技术、标准、服务和人员“走出去”。支持企业以工程换资源、以项目换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6 建立外事审批绿色通道
今后,我省将强化“走出去”指导和服务。建立“走出去”部门联席协调机制。深化“走出去”管理体制改革,贯彻企业投资自主决策、自负盈亏原则,制定境外投资项目、企业、外汇备案流程图,落实境外投资管理备案制。搭建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政产学研交流平台,加强企业“走出去”投资咨询服务,组织面向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专题培训,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投资政策、环境信息和优质高效法律服务等支持。 7 每年在太原举办“低碳发展高峰论坛”
我省计划将中国(山西)国际低碳发展高峰论坛,打造成世界低碳经济开放交流的高地。围绕“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资源型产业循环发展”的主题,每年在太原举办“低碳发展高峰论坛”。将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的功能定位向“集散低碳新思维、探索低碳新技术”转变,提升博览会在国际低碳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8 在太原、大同、临汾建设无水港
未来,我省将进一步完善开放口岸平台。全面推行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将“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扩大至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构建快速高效的立体通关体系。加快提升太原航空口岸开放水平,推动大同、运城、长治、五台山机场航空口岸正式开放,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精简通关手续,缩短通关时间,提升通关效率,发展临空经济产业。大力推进铁路口岸建设,加快在太原、大同、临汾建设无水港,重点做好与相关省市港口对接,开通至天津港、青岛港、日照港、连云港的“五定班列”,提升外贸物流“门到门”“站到站”直达服务能力,打造畅通便利出海口。 9 实现山西优秀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
建立对外交流平台。以煤炭产业合作为纽带,拓展我省友好城市网络。推动国际机构、商贸协会组织和国际风险投资机构等来晋设立代表处或办事机构。建立与外国驻华使领馆、我驻外使领馆及驻外经商机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跨国公司代表处、海外晋商组织等商协会、境外友好城市的合作交流机制,有针对性邀请国外高层经贸团组访问山西。依托国家驻外经贸促进机构以及山西与国际友好城市合作机制,搭建我省在境外的招商平台。建立山西对外开放的国际化网络服务平台。依托红色文化、晋商文化、关公文化、佛教文化、根祖文化等特色资源优势,推动山西优秀文化艺术和文化产品“走出去”,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本报记者 要维维 实习生 何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