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省城室外最低气温0℃。在大同路附近一处在建高层住宅工地上,41岁的四川乐山籍钢筋工张洪正指挥着他的队伍为地下车库的修建做基础施工。对于户外作业的人来说,天气有些冷,但张洪他们情绪都不错,月底就要结算工钱回家歇冬准备过年了,“老婆孩子热炕头”已在眼前。同时他们也很为他们的“头儿”高兴。张洪在结束不久的“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钢筋工竞赛项目的全国第二名,并因此晋升职业技师资格,获得人社部“全国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
感叹有个苦出身
张洪自我感叹“有个苦出身”。他出生在四川乐山的贫困地区,初中毕业后就辍学打工。20岁时,他跟随着老乡到广东,先是在建筑工地上做砌砖的小工,由于身体单薄,个头又小,一天累死累活也挣不了多少钱。张洪是个有心人,他发现工地上的钢筋工挣得多,对体力的要求又相对较小,便主动申请,拜了师傅,入了钢筋工这一行。
白天工作10小时,工友们下班后都累得倒头就睡。他不,他把钢筋绑钩、绑丝带回宿舍,灯下继续练手艺,每天最少要练两三个小时。工地转了一个又一个,张洪捆钢筋的手艺越来越好,赚到了当时钢筋工最高的日工资35元,比一般工友多十几元。
2004年,张洪结了婚,爱人是在广东打工的老乡。婚后,张洪感觉到了生活的压力,开始了新的琢磨。钢筋工带班看图派活,比一般工人挣得多,他开始学看图。只有初中学历的他用自己的钻研劲儿打动了当时的带班,有了带班的点拨加上自己的努力,两年后张洪也成了一名钢筋工带班。
爱上山西这个好地方
2011年,张洪加入山西四建集团劳务公司下属的劳务队,来到山西大同施工,这时他带班的钢筋工班组已经有四五十人。刚到大同时是三月天,雁北依然天寒地冻,妻子受不了这个冷,闹着要回老家。妻子一闹,丈夫一劝,夏天很快到了,这下妻子不想回家了,还要把放暑假的儿子也接过来。“打工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过过这么凉爽的夏天。”山西是个好地方,张洪感同身受,以前夏天在广东干活,手一抓钢筋,就要在手上烫出印子。而且自从跟上山西四建干活,工程就没有断过,工钱也从来没有拖欠过。
“野路子”胜了科班生
2016年初,中国建设劳动学会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联合举办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大赛设钢筋工、手工木工、管工3个项目。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确定23支代表队、119名选手参加9月在西安进行的全国总决赛。山西四建集团最终被确定代表山西参加竞赛。7月23日,集团举行内部钢筋工选拔赛,张洪等4名工人脱颖而出。
获得了参赛资格,张洪反而忐忑不安,其他3名工友有两名是科班出身,自己虽然手艺不错,但是“野路子”。尤其是4个人中的老蔡,不但科班出身,技术也绝不在自己之下。选拔赛后没多久,4名参赛钢筋工进行集中训练,一名北京的专家成为这4名钢筋工的导师。9月,4人赶赴西安参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名高手进行角逐。
临行前,妻子对他说:“干了20年钢筋工,你不可能连前10名也进不了吧?”妻子的激将法似乎起了作用,张洪果然发挥出色。“坚信自己能进前五名。”张洪说,比赛一结束,北京的导师看了他们的作品,判定四人中会产生一个第二名。张洪当时认为是老蔡。成绩出来后张洪大吃一惊,全国钢筋工技能比赛第二名是他。张洪对此连连感叹,自己只是仔细了一点儿、运气好了一点儿。张洪因此取得技师职业资格,并获人社部颁发的“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即将开始新生活
赛后不久,山西四建集团为吸收更多高技能人才,建立企业后备人才库,专门召集参加2016年全国技能大赛的工人开了一个座谈会,希望他们加入山西四建,成为集团的正式员工。从此将扎根山西的张洪又有了一层顾虑:自己带班的钢筋工班组里,有好几个跟随他多年的主力,他们分别来自广东、云南、安徽……而现在,情况的变化会不会给他的团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这些顾虑,集团再次表示,只要是人才都可以考虑留下。
全国第二,妻子似乎没有对此表现出特别的兴奋,因为她始终相信丈夫的聪明和勤奋。但这荣誉却给儿子带来了莫大的动力,张洪打电话逗在老家的儿子:“老爸这么笨,都得了全国第二。”儿子因为这句话,学习成绩逐渐提高。当他成为山西四建集团的正式一员后,儿子会来到父母身边生活,不用再像一只“小候鸟”,假期里飞来飞去。
本报记者 钟清
http://epaper.sxrb.com/shtml/sxwb/20161122/4839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