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建筑业竞争力百强企业”评选日前相继发榜,陕西建工集团凭借年合同额850亿元、营业收入512亿元的骄人业绩,第13次荣登“中国企业500强”、第4次跻身“中国建筑业竞争力百强企业”榜单,并分别名列第231位和第8位,位次上升了90位和6位。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控的形势下,陕建集团何以能持续实现经济逆势高速增长,创出陕西国企“第一增速”的跨越式发展?对此,记者专访了陕西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耀华。
记者:陕建集团快速发展已引起了业内高度关注,特别是近年来,陕建实现了营业收入两年翻一番的高速增长。请您谈谈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秘诀?
刘耀华:作为西陕省唯一一家拥有房建施工总承包特级、建筑行业甲级设计资质及海外经营权的省属大型国有综合企业集团,陕建集团面对重重困难,锐意改革、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成为陕西省建筑业的领军企业和西部一流的建筑企业,为陕西和国家以及海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国资监管体制建立以来,陕建更是迈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我这里有一组数据,真实地反映了陕建的发展轨迹。从2003至2007年,4年时间,营业收入从50亿增长到100亿,翻了一番;2008年至2010年,3年时间,从100亿增长到200亿,再翻一番;2011年至2012年,仅用两年时间,从200亿猛增到400亿,又翻一番。2013年,承揽任务85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12.19亿元,同比增长27.34%,增长速度列省属企业第一位。
陕建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正确的发展思路和勇于改革创新的不懈追求。特别是近年来,在“做精做强主营业务,拉长拉大产业链条,拓展拓宽经营领域”的战略方针指引下,推进了一系列措施的强力实施,促进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记者:具体有哪些做法与成功的经验?
刘耀华:一是积极推进“走出去”发展战略。在巩固陕西市场的同时,持续拓展省外、海外业务。目前省外市场布点已达18个省区,海外业务已发展到非洲、大洋洲、中东地区的20个国家;形成了省内、省外、国外市场多头并进,竞相发展的业态布局。2013年,集团在国外和省外承揽的工程达到了工程总量的32%。今年上半年省外合同签约额达87亿元,同比增长73.03%;海外合同签约额14.76亿元,同比增长29.25%。
二是持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在做大做强房建主业的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了拥有建筑产业投资、城市轨道交通、钢构制作安装、商混生产配送、工程装饰装修、古建园林绿化、锅炉研发生产、科研设计服务、物流配送供应、地产开发建设等多产业格局。去年,房建以外的专业领域合同额突破163.85亿元;今年上半年,承揽房建以外领域的专业项目531个,金额达98.38亿元。
三是不断深化企业改革。2013年集团对13户企业完成了二级集团的组建工作,增加了注册资本金,为申请特级资质、承接大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房地产、钢结构也实现了整合重组。资金集中结算、大宗材料集中采购的全面推行和项目精细化管理日趋完善,为企业集约经营、提质增效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是精心构建合作共赢机制。集团紧紧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三个陕西”等建设发展的机遇期,不断加强与陕西省各地市政府、省属企业、大企业集团、开发区管委会及部分央企、金融机构、科研院校、劳务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了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双赢目标。累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23份,新增银行授信510亿元。今年,新签战略合作协议26份,涉及项目金额百亿元。
记者:在做大做强过程中,实施品牌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是陕建发展的根本,近年来集团每年获奖工程占全省半壁江山,在全国省级建工集团中也名列前茅,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刘耀华:打造陕建品牌,创建精品工程,是陕建人矢志不渝的追求。在实施品牌战略进程中,集团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质量创优为目标,有力推动了品牌建设。我们充分发挥自有的一所建筑科学研究院、三所甲级设计院、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三个硕士工作站的研发作用,并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国内顶级建筑技术研发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依托重点项目和高精尖项目,围绕施工难点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形成了一批企业独有、行业领先的科技成果。尤其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大型复杂钢结构、大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结构减震隔震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前不久,集团自主编写的《建筑工程创优细部做法工艺标准》,经中建协专家鉴定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已面向全国推广。
截至目前,陕建共获“鲁班奖”35项、“詹天佑”奖两项、国家优质工程奖35项、全国建筑钢结构金奖7项、全国和省级科学技术奖88项、国家级工法281项、专利174项,主编、参编国家行业标准90余项。集团被授予中国建筑“十大品牌企业”称号。近日,陕西省优质工程“长安杯”评选揭晓,陕建集团入选工程数量继续高居榜首,占到获奖总数的54%。
记者:实施品牌战略,推动科技创新,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陕建集团在建设人才高地方面有哪些经验可分享?
刘耀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陕建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年来,集团积极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接收品学皆优、专业对口的高校毕业生,吸纳社会上具有业务专长的紧缺人才。去年接收大学生1306人,今年计划接收1360人。同时,加大人力资源培训投入,按照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2%的比例安排教育培训经费,实行归口管理、专款专用。强化一、二级建造师,安全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注册执业资格人员的培训和取证工作,加大考前培训和考试通过人员奖励力度,并设法加大一级建造师的社会引进力度,以适应企业规模快速发展的要求。目前,集团有各类中高级技术职称万余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84人,高级工程师1227人,国家一、二级建造师达到4413人。
记者:作为国企,陕建集团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是怎样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
刘耀华:建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该是多方面的,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是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的。而文明绿色施工正是我们积极落实这份责任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
作为陕西建筑业的领军企业,陕建在推动文明绿色施工中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如:在全省建筑工地率先使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节能降耗系统、防音降噪系统、雾化喷淋降尘系统等,为实现绿色施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集团编写的《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规程》,从垃圾产生总量控制,回收率、利用率设定明确的量化目标,有效地从源头上控制了垃圾总量。该规程提出的控制目标高于《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截至目前,全国已公布的三批绿色示范工程中,陕建总承包的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工程成为首批西北地区唯一入选的项目;第二批陕西省入选的四项工程均出自陕建之手;第三批陕西省入选的18个项目,13个为陕建所建。同时集团还有7项工程被住建部命名为全国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
记者: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仍不乐观,陕建集团如何应对?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如何规划?
刘耀华:陕建将抓住国家中西部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省保障性住房、城镇化、城际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机遇,打好市场开发组合拳,实施“大客户大营销”策略,巩固扩大省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区域经营机构布点,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并对京津冀都市圈、长三角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国家重点建设区域加大开发力度,形成以陕西为中心、辐射全国的经营格局。不断扩大国际经营空间和境外经营份额占比,巩固扩大以加纳为中心的西部非洲市场,以博茨瓦纳为中心的南部非洲市场,以喀麦隆为中心的中部非洲市场,以巴布亚新几内亚为中心的大洋洲市场,着力开拓东部非洲市场、东南亚市场、中亚市场和南美市场,带领所属企业不断开辟更大的国际市场。
未来陕建依托集团平台,发挥品牌、人才、技术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抢抓发展机遇,依靠创新驱动,落实“333”战略,即:三大目标: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占领市场制高点,建设成为稳居国内建筑行业第一方阵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企业集团;三大市场:立足省内市场,稳健拓展省外、国外市场;三大产业:做强建筑主体产业,做活建筑投资产业,做优建筑工业化产业。通过落实“333”战略,力争2017年建成“千亿建工”,努力向称霸陕西市场、称雄国内市场、驰骋国际市场的战略目标迈进。
http://www.jzsbs.com/html/31510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