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AAAAA   ●连续两届全国先进(民间)社会组织   ●全国优秀协会   ●全国建筑业先进协会   ●山西省全省社团建设先进单位   ●山西省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党组织
公告:
新理念引领山西经济在转型中砥砺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二
来源:山西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 2017-09-07
2017/9/8 10:53:30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特别是2016年下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工作思路和要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加快、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经济发展由“疲”转“兴”,稳步进入合理增长区间。

一、适应引领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实现由“疲”转“兴”

(一)经济增速大幅回升,稳步进入合理区间。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山西经济开始振荡下行,之后则出现了“断崖式”下滑的局面,2012-2015年全省经济增速分别为10.1%8.9%4.9%3.1%(同期全国为7.9%7.8%7.3%6.9%),从2014年开始经济增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新世纪以来(除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首次低于全国,在各省(市区)中也处于倒数的位置,经济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始凸显,全省经济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如何摆脱困局、走出困境成为摆在全省人民面前的紧迫任务。2016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党中央对山西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一个指引、两手硬”工作思路和要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全省GDP实现了4.5%的增长,扭转了数年来经济持续下行的“尴尬”局面。2017年,全省经济继续延续持续加快、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GDP增长6.9%,自2014年一季度以来首次追平全国增速,稳步进入合理增长区间。五年来,全省经济总体呈现出浴火重生、砥砺前行的发展趋势,经济运行走出一条由“疲”转“兴”的不平凡轨迹。

 2012年以来山西与全国GDP增速比较 (%)

(二)经济总量明显增加,“有速度缺增量”的局面得以扭转。近年来,受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行影响,我省GDP现价总量的扩张持续放缓,2012-2015GDP总量分别比上年增加912.38亿元、538.67亿元、96.24亿元、5亿元,增量呈逐年缩小趋势。进入2016年,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继续深度下滑,一季度同比下降15.2%,受此影响,一季度我省GDP现价总量同比减少114.12亿元,经济总量规模开始出现“萎缩”,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前三季度。随着2016年下半年以来工业产品价格的快速回升,全年现价GDP总量明显增加,比2015年增加161.85亿元,超过2014年、2015年两年增量之和。2017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现,市场供求关系不断改善,主导产品价格稳步上涨,我省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一季度全省GDP总量比上年同期增加352.43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的增量,GDP现价增长达14.3%;上半年全省GDP总量比上年同期增加863.91亿元,超过了2013-2016年四个年度增量的总和,GDP现价增长达15.1%,扭转了以往几年“有速度缺增量”的尴尬局面。

(三)经济增长与质量和效益提高同步。近年来,由于工业主导产品价格持续下跌,我省GDP增速处于“有速度没总量”、“有速度效率低”的状况。2016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我省经济稳步向好态势明显,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扭亏为盈。2016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08.7亿元;2017年上半年实现利润416.6亿元(2016年同期净亏损51.6亿元),达到2013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财政收入明显好转。2016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7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实现止跌回升;2017年上半年完成984.0亿元,增长14.8%,相当于2012年上半年的1.2倍。

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

(一)服务业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大力发展服务业(即第三产业)是山西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战略重点,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2016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7218.1亿元,2013-2016年年均增长8.0 %,快于GDP和第二产业增速2.7个和4.7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2015年突破50%(达到53.2%),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2016年,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升到55.7%,比2012年提高了16.3个百分点,超过第二产业17.4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引领全省经济增长的第一支撑产业,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见下图)

2012-2016年山西服务业增加值占比(%

(二)工业结构逐步优化,“一煤独大”产业格局明显改观。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定不移推进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强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全省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在转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工业动能转换、结构优化成效初显,“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明显改观。2012-2016年,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非煤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逐步提高。2015年非煤产业所占比重达到53.2%,超过煤炭产业;2016年比重进一步提升到56.2%,比2012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见下图)

2012-2016年全省非煤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建材工业与医药工业比重逐年上升。2016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为11.3%,较2012年上升4个百分点(见下图)。食品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6%,较2012年上升1.5个百分点;建材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3%,较2012年上升0.4个百分点;医药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7%。较2012年上升1个百分点。

2012-2016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三)投资结构调整成效显现。投资重心向服务业倾斜。2012-2015年服务业比重始终在半数以上(分别为50.9%51.3%51.1%51.2%2016年服务业投资比重达52.5%,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煤焦冶电四大传统业投资呈现下降趋势。2013-2016,全省四大传统工业投资共完成9004.5亿元,年均下降一个百分点。非煤、非传统、新兴产业工业投资增长较快。2013-2016,全省非传统工业投资共完成10993.2亿元,年均增长17.2%

(四)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全省上下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任务,深入落实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城镇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2016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为56.21%,比2012年提高了4.95个百分点。

 三、改革步伐加快推进,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去产能、减量化生产方面,2016年全省关闭退出煤矿25座,退出产能2325万吨,原煤产量8.30亿吨,同比减少1.36亿吨,下降14.1%;规模以上钢材产量4279万吨,同比减少38.9万吨,下降0.9%。去库存方面,12月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8.5%。商品房库存水平持续下降,12月末,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积1761.0万平方米,比2015年末少55.0万平方米。降成本方面,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下降6.6%,期间费用下降0.8%。补短板方面,山西短板领域—高技术、基础设施等投资加快,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14.4%11%,分别快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3.6个、10.2个百分点。

(二)工业新动能不断积蓄。十八大以来,通过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措施和实施,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产业蓬勃发展。2012-2016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平均增长33.3%,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012年的3.7%提升到2016年的7.9%2014-2016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均增长8.5%,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014年的8.5%提升到2016年的12.6%。工业增长新动能不断壮大,转型升级效果明显。(见下图)

2012-2016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2014-2016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三)民营经济比重上升活力增强。2016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231.1亿元,占全省GDP比重48.2%,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2016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超出上年264.8亿元,现价增长4.4%,高出2016年全省GDP现价增长1.3%3.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民营经济将成为全省经济的亮点和新支柱。

(四)民间投资比重提升发展后劲增强。十八大以来,随着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到位,民间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逐年加大,2016年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5.1%,比2012年提高16.9个百分点,年均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

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占比(%

四、新经济加快发展,动能转换迈出新步伐

十八大以来,随着“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动力和活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一)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12-2016年,山西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2016年产量达到12292辆;光伏电池产量由262.4兆瓦提高到1441.7兆瓦;手机产量由1517万台提高到2693.4万台。

(二)新业态蓬勃发展。2016年,山西网上零售额177.3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4.3亿元,增长29.8%,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22.4个百分点。全省限额以上网上商品零售额实现28.7亿元,增长70.7%。 2016年全省快递业务量18665.25万件,同比增长62.6%,年均增长46.2%

(三)旅游消费持续升温。旅游产业做为我省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快速发展,旅游总收入持续增加,2016年我省旅游总收入为4247.1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28.1%2013-2016年年均增速为23.7%。旅游业辐射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产业的发展,充分发辉旅游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带动住宿、餐饮、零售行业的发展,为促进山西消费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五、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民生改善再上新水平

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民生优先,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获得新实惠,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

(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 2016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352元和1008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2012-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8.8%10.1%,均超过同期GDP增速(6.3%),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2012-2016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高出城镇0.92.52.700.7个百分点。

(二)打响脱贫攻坚战,保持就业人数相对稳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做好化解产能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2016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46.4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6.2%。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3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4.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2%,控制在了4.2%的年度目标以内。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实施“五个一批”工程,2016年全省57万贫困人口脱贫,1900个贫困村有序退出,脱贫攻坚战取得首战首胜。

登高望远,我省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大有可为。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经济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仍然突出,特别是经历了两年多困难时期,基础实力正在加强,内生动力正在重构,新动能正在孕育,转型综改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未来,全省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通过的两个实施意见,横下一条心,坚定促转型,切实改变过多依赖煤炭产业、过多倚重煤炭价格的状况,彻底摆脱对煤炭经济的过度依赖,努力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绿色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谱写山西崛起的新篇章。

http://www.stats-sx.gov.cn/tjgz/zthj/sjd/201709/t20170907_84598.shtml